在過去的研究指出,針對過重肥胖但沒有糖尿病的患者,善纖達SAXENDA具有減重的效果。而且在美國(2014年核准上市),歐盟,韓國(2018年核准上市)等地獲得減重的適應症。2020年美國糖尿病學年會發表的研究發現,善纖達SAXENDA搭配運動同時進行,對於減重人士來說,減重後的一年更能有效維持體重,避免復胖的窘境發生。 研究設計 這項以S-LITE(Combined Effects of GLP-1 Analogue and Exercise on Maintenance of Weight Loss and Health After Very-low Calorie Diet)的研究,找了200名在18到65歲之間,BMI介於32到43 (kg/m^2),且沒有糖尿病,未進行胃繞道手術,且以前每週運動不到2小時的減肥人士。 在研究開始,先給參與試驗者每日800大卡的非常低熱量飲食,且長達8週的時間,其中195位患者(91%)達到減少5%以上體重。這195位患者平分成四組,分成 第一組: 每天施打3.0mg 善纖達SAXENDA(Liraglutide)搭配每週運動150分鐘 第二組: 施打安慰劑,但每週運動150分鐘 第三組: 每天施打3.0mg善纖達SAXENDA(Liraglutide)不搭配運動指導 第四組: 施打安慰劑,但不運動。 運動組包含每週有教練監督的運動兩次以及每週兩次的個人運動,達到每週150分鐘。而兩次監督的運動,包含3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性運動(HIIT)以及15分鐘的循環訓練(Circuit Training)。觀察一年後的體重變化。 來看看這些參與者平均年齡42歲,體重107.6公斤,BMI(身體質量指數)36.5kg/m^2, 36%的男性以及64%女性。 研究結果 在起始八週時,所有參與者平均減少13.1公斤的體重。 在一年後,來比較體重的變化 第一組:施打善纖達SAXENDA搭配運動組則額外減少了3.4公斤。 第二組:單獨運動組,復胖2.0公斤 第三組:單獨使用善纖達SAXENDA又再減少0.7公斤 第四組什麼都沒做的復胖6.1公斤 在起始八週時,所有參與者平均減少了2.3%的體脂肪。 一年後,來比較體脂的變化, 第一組:施打善纖達SAXENDA搭配運動者,減少了3.5%體脂肪。善纖達SAXENDA搭配運動組,在減少脂肪同時,也仍然保留了肌肉重量(lean muscle mass)。 第二組:單獨運動者減少1.8%體脂肪 第三組:單獨使用Liraglutide者減少1.6%體脂肪 第四組:什麼都沒做的復胖0.4%體脂 討論 減重最困難的並不是在一次能減少多少體重,而是在減重後的半年到一年開始復胖,而復胖後的體重,可能比減重前更重,體脂比減重前更高,而造成溜溜球效應。所以,如何維持減重者不復胖,也是減重者相當關心的事。 過去的研究也指出,以平均值來說,單純生活習慣的介入,在一年後的復胖比例較高,減重效果較差,而持續的藥物介入者,較能維持較久的時間不復胖。胃繞道手術則能維持非常長的時間不復胖。 這則研究簡單說的說就是指出,使用藥物善纖達SAXENDA搭配運動,不僅可以不復胖,還能減少更多的體重與體脂。 不管如何減重還是建議搭配運動,才能讓身體更好更健康! 結論 針對肥胖患者,在使用非常低熱量飲食做初期減重後,合併使用Liraglutide加上運動進行一年時間,可以有效維持體重,甚至減少更多體脂肪而不復胖。 參考資料 Liraglutide Plus Exercise Helps Maintain Weight Loss: S-LITE 底下是原文:
A year of regular exercise plus daily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of the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receptor agonist liraglutide (Saxenda, Novo Nordisk) was superior to placebo or liraglutide or exercise alone in maintaining weight loss, in a new study. The S-LITE trial randomized close to 200 healthy patients with obesity but no diabetes who had lost at least 5% of their initial weight on an 8-week very low-calorie diet to one of these four treatment regimens for weight-loss maintenance. With the combined treatment, the patients not only kept the most weight off, they also lost the most body fat while preserving muscle mass. "Therefore, we recommend this combined use of exercise and liraglutide after weight loss," Julie R. Lundgren, MD, and a PhD student, concluded in her oral presentation of the trial results during the virtual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80th Scientific Sessions. The study shows "how important it is to initiate a strategy for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Lundgren and senior author Signe S. Torekov, PhD, both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 told Medscape Medical News in an email. "It is not enough to go on a diet and lose weight," they stressed. Patients need "some kind of active treatment after the weight los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is lower] weight and health benefits" that go along with it. This combined treatment would most likely also help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aintain weight loss, they speculated. Although, they added, "depending on how long you have had type 2 diabetes, it may be more difficult to reverse adverse effects of type 2 diabetes." Therefore, it is better to lose weight before developing diabetes (for which obesity is a risk factor).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Prevent Weight Regain? S-LITE wa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1-year weight-loss maintenance and change in body fat and muscle mass using four strategies in healthy patients with obesity. The trial enrolled 215 participants who were 18-65 years old with a body mass index (BMI) of 32-43 kg/m2 and no diabetes or previous bariatric surgery, who did less than 2 hours of vigorous exercise a week. On average, the participants were 42 years old, weighed 107.6 kg (237 lb), and had a BMI of 36.5 kg/m2; 64% were women. After an 8-week very low-calorie diet (800 kcal/day), 195 patients (91%) had lost the required ≥ 5% of body weight and were able to enter the maintenance phase. They were randomized to 1 year of treatment with liraglutide 3.0 mg/day; exercise 150 minutes/week (plus placebo); exercise 150 minutes/week plus liraglutide 3.0 mg/day (combination); or placebo. Participants injected themselves with either placebo or liraglutide daily (depending on what group they were in). The exercise intervention consisted of two supervised sessions per week and two individual sessions per week, to reach 150 minutes/week of activity. The supervised exercise sessions,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Hvidovre Hospital, consisted of 30 minutes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based cycling and 15 minutes of circuit training, guided by exercise trainers affiliated with the study. The drop-out rate was low. At 1 year, 41 of 49 randomized patients in the liraglutide group, 40 of 48 patients in the exercise group, 45 of 49 patient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and 40 of 49 patients in the placebo group completed the study. Greatest Success With Combined Strategy At the start of the weight-loss maintenance phase, participants had lost an average of 13.1 kg. At 1 year, patients in the liraglutide only group had lost an additional 0.7 kg; patients in the exercise group had regained 2.0 kg; and participants in the placebo group had regained about half of what they had lost (6.1 kg). However, participants in the combined exercise and liraglutide group had lost an additional 3.4 kg. Moreover, participants in the liraglutide and exercise group lost fat while preserving lean muscle mass. At the start of the weight-loss maintenance phase, participants had lost an average of 2.3% of their body fat. After 1 year, participants in the combined liraglutide and exercise group had lost an additional 3.5% of their body fat — which was greater than the loss of body fat in the exercise group (1.8%) and liraglutide group (1.6%), or the gain of body fat in the placebo group (0.4%). "The compliance to both study medication and the exercise program was very high in our study," Torekov and Lundgren said, "so we consider the combined treatment strategy as feasible with the correct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However, they stressed that guided exercise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when initiating a program for untrained individuals, a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t may be more difficult to adhere to long-term unsupervised exercise programs. And the cost of liraglutide may be a potential drawback for some individuals, they acknowledged. Likewise, exercising at a gym may be costly, "but it is also possible to exercise outside the gym on your own for free, for example by cycling, brisk walking, or running." Moreover, "later treatment of the comorbiditie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tc) is also costly," they point out. "In general, the participants liked the treatment programs as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low dropout rate and high adherence to the programs,"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d. Torekov has reported receiving research support from Novo Nordisk. Lundgren has reported no relevant financial relationships. Disclosures for the other authors are listed in the abstract. ADA 2020 Scientific Sessions. Presented June 13, 2020. Abstract 139-OR.
0 評論
根據2016年刊登在JAMA上的系統性綜論 (systematic review),研究學者以網絡統合分析 (network meta-analysis) 的方式分析比較了目前美國FDA核准用於減重的藥品療效,這些藥物分別是Belviq(沛麗婷)、Qsymia(在台未上市)、Saxenda(善纖達)及Xenical(羅鮮子)。 以下是比較的各個藥物比對介紹: 這個分析總共有27項隨機分派研究,有26項是與安慰劑比較,只有一項是兩個互比 (Xenical與Saxenda),分析結果顯示,減重超過5%排序第一名是Qsymia,其次是Saxenda(善纖達)。 也就是目前台灣核准的減重藥中,以機率來看成功減重超過5%的第一名是善纖達SAXENDA減重針(減肥針)。 當然不能只著重減重成效,卻忽略副作用。
在抑制慾望的減重藥品中,如Belviq(沛麗婷)或 Qsymia,大多中樞神經興奮的關係,大多有心跳加快、頭痛的問題。而透過調控胰島素的Saxenda(善纖達),則是腸胃不適(噁心、嘔吐等)。 而排油系的Xenical(羅鮮子)大多有噴油、來不及到廁所等都是油便的問題。 但是,如果對個人來說,可能因個人體質等等因素,還是會有些差異。 最後一提,成功減重機率大,當然相對的發生副作用的機率,也可能比較高。 因此,還是要注意自己在使用中是否有副作用的情況發生,所以也建議隨時聯繫您的家庭醫師或家庭藥師。 (仿單上的副作用,是大量人體試驗累積下來的數據,並不是所有的副作用都會發生,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經歷副作用的過程。) 若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加入新德大藥局官方LINE詢問。 重大公告
4/1(三)起 販售口罩時間調整為 早上九點半 開始販售 轉眼間清明連續假期就要到了呢😏😏 我們也會趁這段時間稍微休息一下 喘口氣 在4/3~4/5這幾天 期間"不"販售口罩 造成困擾深感抱歉🙏🙏🙏🙏 最後再囉嗦的叮嚀大家 雖然難得放長假很開心 但還是建議不要到處亂跑喔 如果有出門記得要戴口罩😷、勤洗手👏唷 #新德大藥局 #清明連續假期 #戴口罩勤洗手很重要 在2019年12月13日,魚油成分處方藥Vascepa獲FDA批准,成為第一個輔助史他汀(STATIN)類藥物療法的心血管藥。 其實,台灣目前也有藥品級魚油。 脂妙清軟膠囊1000毫克﹝Omacor Soft Capsules 1000mg)於2016年4月12日獲得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通過查驗登記核發藥品許可證。許可證字號:衛部藥製字第059019號,適應症為高三酸甘油酯(血)症。 藥品級魚油與食品級魚油還是有相當的大差異,沒有經過臨床實證,及使透過再多的檢驗與廣告,都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而且2016年在台灣已完成臨床試驗証實可有效降低三酸甘油酯,並順利取得衛福部的藥物許可證。 (在台大、北榮、中榮、成大等四家醫學中心做臨床試驗,共納入253位三酸甘油酯數值介於200至1000 mg/dL之受試者,臨床試驗証實可有效降低三酸甘油酯。) 在歐美各醫學專科(美國內分泌醫學會、歐洲心臟科醫學會、歐洲動脈硬化醫學會等)的治療指引中,也將Omega-3列為用藥選項。 若有相關問題,歡迎加入官方LINE提問。 美國心臟科學會於2017年建議,處方藥等級的Omega-3可以應用在心衰竭和冠心病,作心肌梗塞的二次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國內外建議補充Omega-3的治療指引包括: 1. LDL已達標但TG仍超標之糖尿病患者 (AACE) 2. 嚴重高三酸甘油脂(TG >1000 mg/dL)患者 (AACE/臺灣動脈硬化學會) 3. 慢性腎病患者 (臺灣腎臟學會) 4. 冠心病患者 (AHA/臺灣動脈硬化學會) 5. 心衰竭患者 (AHA/ESC) 6. IgA腎炎患者 Omega-3目前在全世界各領域疾病都有臨床實驗在進行中,包括阿茲海默、老年癡呆、憂鬱症、注意力過動(ADHD)、發炎性腸道疾病、紅斑性狼瘡、氣喘、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乾眼症、脂肪肝、代謝症候群等,使用的適應症應該會越來越廣。 很多人會問:不是有分甚麼三種型態TG、EE、rTG? 由於人體的的收以及作用是相當複雜,因此不是光一個吸收比較好就能說這個魚油能有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效果,又或者是濃度高人體就能真正去改善高三酸甘油脂的問題。 若有任何相關問提請詢問您的家庭醫師或是家庭藥師。 Belviq, Belviq XR (lorcaserin) by Eisai: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 - FDA Requests Withdrawal of Weight-Loss Drug 以下是創益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聲明
本公司(創益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針對美國FDA於2020年2月13 日發布在美國合法上市的減肥藥沛麗婷處方藥(Belviq,學名Lorcaserin)因可能增加罹癌風險,衛采製藥(Eisai)決定退出美國市場一事,說明如下: 1、 美國FDA用藥安全聲明內容指出,雖無法斷定沛麗婷Belviq(學名Lorcaserin)會導致特定癌症,但於第四期臨床試驗Camellia Study (進行五年,一萬兩千人,平均年齡64歲,平均體重為102公斤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罹癌人數比為7.7%與7.1%,兩組數據臨床統計上無顯著差異,但原廠衛采製藥(Eisai)基於病人安全為首要條件之下,仍決定沛麗婷Belviq退出美國市場販售。 2、 本公司對於原廠衛采製藥(Eisai)決定退出美國市場的原因與資訊,因東西方時差關係,正在尋求聯繫與了解中。 3、 基於病人安全為首要條件之下,本公司也將通知醫療院所先暫停開立沛麗婷Belviq處方籤。 4、 對於已經服用或者正在服用沛麗婷Belviq的患者請不用過度恐慌,根據FDA於2020年2年13日發布的用藥安全(DSC,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 )裡已詳載請病患停藥即可,不需立即做額外追蹤處置。 [Posted 02/13/2020] AUDIENCE: Patient, Health Professional, Pharmacy ISSUE: FDA has requested that the manufacturer of Belviq, Belviq XR (lorcaserin) voluntarily withdraw the weight-loss drug from the U.S. market because a safety clinical trial shows an increased occurrence of cancer. The drug manufacturer, Eisai Inc,. has submitted a request to voluntarily withdraw the drug. When FDA approved lorcaserin in 2012, we required the drug manufacturer to conduct a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problems. A range of cancer types was reported, with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s occurring more frequently in the lorcaserin group, including pancreatic, colorectal, and lung. BACKGROUND: In January 2020, FDA announced we were reviewing clinical trial data and alerted the public about a possible risk of cancer associated with lorcaserin based on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data. RECOMMENDATION: Patients Patients should stop taking lorcaserin and talk to your health professionals about alternative weight-loss medicines and weight management programs. It is best to dispose of unused lorcaserin using a drug take back location, but if you can’t get to one you can dispose of lorcaserin in your household trash: Mix the pills with an unappealing substance such as dirt, cat litter, or used coffee grounds; do not crush them. Place the mixture in a container such as a sealed plastic bag. Throw away the container in your trash at home. Remove or delete all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the prescription label of empty medicine bottles or packaging, then throw away or recycle them. FDA is not recommending special screening for patients who have taken lorcaserin. Talk to you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 if you have questions. Health Professionals Health professionals should stop prescribing and dispensing lorcaserin to patients. Contact patients currently taking lorcaserin, inform them of the increased occurrence of cancer seen in the clinical trial, and ask them to stop taking the medicine. Discuss alternative weight-loss medicines or strategies with your patients. FDA is not recommending special screening for patients who have taken lorcaserin. As with any individual patient, regardless of prior lorcaserin treatment, standard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for cancer should be implemented. 拿出家裡的電鍋,再放一個內鍋,然後放入戴過的外科口罩。 記得放垂直喔!(上面可以放筷子架著) (不能直接讓表層接觸電鍋底部加熱板,破壞防護結構。) 外層不能加水! (有水蒸氣的話,會嚴重破壞口罩的濾材,馬上就會下降50%的過濾效果。) 直接按下煮飯開關,大約3到4分鐘就好。 不影響外科口罩的過濾效力。 口罩取出來的時候呢,把它放到常溫,蒸過5次之後,它大概還有71.5%的過濾效果。 (建議只能復活3~4次) 還有噴酒精可消毒可否呢?
不建議用酒精來消毒口罩。 口罩表面噴灑酒精,酒精揮發前口罩都失去防水功能,等酒精揮發後,口罩又再度回復防水功能。 雖然酒精揮發後保有防水功能,但防菌功能是否還存在,不得而知。 記住!!千萬別戴上酒精未揮發的口罩,這樣恐會吸入更多粉塵與病菌。 政府防疫 #口罩 販售時間: 2/6下午2:00-4:00 下午2:00開始發號碼牌 2/7販售時間另行公布 ------------------------------- 領取口罩時麻煩您: 1. 請依指示排隊 不准插隊 2. 請自備零錢 3. 購買時需過卡,請耐心等候 4. 優先領藥客人如有口罩需求,請重新排隊 5. 每次進店1個人次 6. 不預留、不預售 收取的費用都是繳回國庫;完全是做志工,謝謝合作。 請體諒實行之初,網路系統不穩, 請耐心等候, 請勿喧嘩、咆哮、催促。 防疫共體時艱 健保社區藥局 無償支援政府防疫 台灣加油 優先禮讓給高風險族群 例如 這兩天沒有口罩但要回診的長輩 或醫療人員 我們無法請來領取的人提供證明 只能靠公德心跟同理心還有信任❤️ 還有提醒大家 請大家把 #酒精棉片 留給胰島素病患 #新德大藥局 #台北市松山區饒河街204號 請大家幫忙分享一下。
口罩只送不賣! 買到台北市藥師公會分配的兩包醫療口罩。 有需要或是急用的朋友(有些要去醫院看病卻沒有口罩的朋友)可以到藥局來拿,一人限拿一個,送完為止。 若有庫存口罩的朋友,請您留給真正需要急用的人喔! 請大家幫忙分享,讓買不到又真正需要急用口罩的朋友知道。 謝謝您的分享。 從流感經驗來看,一般外科口罩就很夠用,N95雖屬高過濾性口罩,但因要完全密封,一般民眾可能戴2分鐘就喘不上來,戴不住等於白戴。 醫護人員會戴N95口罩,是因為在做插管、侵襲性處置時,病人可能會噴濺液體,為了避免吸入造成感染,才會要求配戴。不過真的戴過後就知道,因為須完全密封,往往會造成呼吸困難,一般民眾還是戴具有物理性屏障的一般外科口罩就好,但如果有污染可能性,就要馬上更換。 來了解一下口罩 「為什麼有些口罩標示醫療器材許可證號碼呢?」沒錯!市面上部分口罩是醫用口罩,用來防止病人與醫護人員之間的微生物、體液以及粒狀物質的傳遞,依照不同功能與設計,可分為:為執行手術程序而穿戴的口罩(屬第2等級醫療器材,中風險性),以及其它醫用口罩(屬第1等級醫療器材,低風險性)。 醫用口罩規範為何? 醫用口罩皆應符合國家標準CNS14774(T5017)「醫用面罩」或其他具等同性國際標準的性能規格要求;另若標示卅宣稱具N95(等同或以上者)效果的醫用口罩者,其防護效率及呼吸氣阻抗(壓差),則改依CNS14755(Z2125)「拋棄式防塵口罩」D2等級(等同或以上者)的性能規格要求,另「阻隔PM2.5」非屬醫療效能。 那裡可購買醫療器材? 販賣醫療器材的業者,必須先取得各縣市衛生局核發的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消費者購買醫療器材時,應先認明店家持有前述執照。基於醫療器材不同於一般商品,不是所有品項都合適透過通訊交易通路(包括網路、電視購物、以型錄販賣等)販售,為保障民眾健康安全,衛生福利部於106年3月16日公告得於通訊交易通路販售的醫療器材品項,第1等級與第2等級的醫用口罩,都是可以經由通訊交易通路販售的品項。 通訊交易通路應設有諮詢專線供消費者洽詢,也必須在通路明顯可見處,讓消費者辨識諮詢專線。消費者購買醫療器材時,也應注意產品資訊,如:產品名稱、許可證字號、使用方法、藥商名稱、地址、以及許可證字號等。 如何分辨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 不論是本國製造或由外國輸入的醫療器材,都必須取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並列有字號,如下表: 戴口罩重點提醒
口罩得挑有99%隔絕細菌功能的,尤其口罩每天都要換,手也別碰觸到白色吸水區。 V基本款外科口罩 X黑色特殊布料材質 X活性碳系列 這2款對武漢肺炎防治都沒效 至於N95有需要嗎?一般醫用口罩即可 一般在公共場所走來走去,你不需要用這個,因為沒有人會直接,朝你的臉,直接分泌物跑到你的臉上面。 戴口罩要配合臉部大小,要密合!!(小孩要帶小孩專用的) 要注意手細菌多別摸白色內層 不要戴反或戴了不遮口鼻 戴口罩打噴嚏就要換新口罩! (一打噴嚏,你的口罩濕了就濕了,分泌物汙染的口罩,本身就變細菌,不適合再戴了。) 拿的時候拉耳掛橡皮筋或是耳掛,也避免摺起來放包包,打噴嚏就要換新,或是戴一天也得淘汰,因為外科口罩外層有防水效果,若濕了髒了都不OK,別讓辛苦悶著口鼻防疫,最後效果卻沒達到。 如果對詳細資料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看結論。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 - Due to Possible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美國 FDA 在2020年1月14日發佈藥品安全警訊,大型隨機分派研究結果顯示,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根據臨床的報告,受試者在3.3年的隨機試驗中,服用沛麗婷和安慰劑治療的患者,在新血管風險上無明顯差異,。 根據醫學博士Erin Bohula博士(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布萊根婦女醫院)的介紹,在2018年歐洲心髒病學會大會上發表了試驗結果,當時沒有發現會增加致癌風險或加重精神疾病的副作用。 但在對該試驗進行了5年的後續訪查中,結果發現服用沛麗婷治療的患者中,罹患癌症的比例有所增加, 因此美國FDA在官網中發表該聲明:持續追蹤上市後的各項臨床數據。 也就是說,目前只是懷疑,FDA都尚未下定論,目前只是就上市後持續追蹤,來做一個提醒與警示。 每個藥品上市前後,都會持續追蹤各項臨床研究,癌症也是其中的一環,目前不必過度擔心。 至於在上市前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沒有增加罹癌風險的報告 在上市後的臨床研究(PMS):也沒有離癌風險的報告 而且FDA並沒有更進一步要求致癌風險的臨床研究。 加上根據臨床收錄的12000人中,都是年紀較大(平均年齡64歲),且肥胖(平均BMI=35,體重102公斤) 而且這個CVOT:Camellia Trial報告中,沛麗婷組只比安慰劑組多5例。在統計顯著性的實質意義,因此,不宜過度解讀。(215 V.S. 210) A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BELVIQ (Lorcaserin HCl) on the Incid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Conversion to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Obese and Overweight Subjec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Multip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CAMELLIA-TIMI)
(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2019264) Cardiovascular Safety of Lorcaserin in Overweight or Obese Patients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08721)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08721) 可以看出肥胖本身,就是罹癌風險的因子。 結論:在上市後,持續追蹤滿5年的研究中,在年紀較大(平均年齡64歲),且肥胖(平均BMI=35,體重102公斤)發現罹患癌症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是是否因沛麗婷導致癌症,FDA也不清楚,還有待FDA更進一步的消息。 未來,若有任何更新的任何資訊,將第一時間為大家來追蹤。 歡迎追蹤新德大藥局的FB或是官網,隨時為您更新最資訊。 目前有很多藥品都有被FDA警示過,降血糖藥exenatide (Byetta, Bydureon), liraglutide (Victoza), sitagliptin (Januvia, Janumet, Janumet XR, Juvisync), saxagliptin (Onglyza, Kombiglyze XR), alogliptin (Nesina, Kazano, Oseni), and linagliptin (Tradjenta, Jentadueto)、GnRH agonists、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 酸鹽類(Bisphosphonate)藥等。這些藥品,目前也都持續使用,而且尚未停止使用或下架,所以不用過度解讀。 (https://www.fda.gov/drugs/drug-safety-and-availability/fda-drug-safety-communication-fda-investigating-reports-possible-increased-risk-pancreatitis-and-pre) 以下是美國FDA原文: [Posted 01/14/2020] AUDIENCE: Patient, Health Professional, Pharmacy ISSUE: The FDA is alerting the public that results from a clinical trial assessing safety show a possible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with the weight management medicine Belviq, Belviq XR (lorcaserin). At this time, the cause of the cancer is uncertain, and we cannot conclude that lorcaserin contributes to the cancer risk. However, we wanted to make the public aware of this potential risk. We are continuing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trial results and will communicate our final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when we have completed our review. BACKGROUND: Lorcaserin is a prescription medicine approved by FDA in 2012 for use with a reduced-calorie diet and in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to help weight loss in adults who are obese or are overweight and have weight-related medical problems. Lorcaserin works by increasing feelings of fullness so that less food is eaten. It is available as a tablet (Belviq) and an extended-release tablet (Belviq XR). RECOMMENDATION: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should consider if the benefits of taking lorcaserin are likely to exceed the potential risks when deciding whether to prescribe or continue patients on lorcaserin. Patients currently taking lorcaserin should talk to thei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bout the potential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with use of lorcaserin.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patients are encouraged to report adverse events or side effects related to the use of these products to the FDA's MedWatch Safety Information and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Program:
https://www.fda.gov/safety/medical-product-safety-information/belviq-belviq-xr-lorcaserin-drug-safety-communication-due-possible-increased-risk-cancer 以下是官方聲明 有人知道「吃藥不能配葡萄柚」,但你知道「柚子」也要避免嗎 ? 因為柚子含有與葡萄柚相似的「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成分,因此服藥時可能會引起不良的交互作用,讓人產生不適的症狀。平日需要服用以下藥物的人,在吃柚子之前建議先詢問 藥師或醫生的建議! 柚子和葡萄柚一樣都富含「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成分,該成分會不可逆地抑制小腸及肝臟中的代謝酵素CYP450 3A4,由於許多藥物皆由該酵素代謝,所以可能導致藥物血中濃度升高之情形,而增加發生不良反應(毒性)之機率,且特別注意的是,其抑制藥物代謝的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間隔服藥也無法完全避免。 食藥署建議正在服藥之民眾,應儘量避免食用該類水果,如欲食用,淺嚐幾瓣即可,切勿大量食用,或是於食用前,詳閱藥品仿單(說明書)或諮詢藥師,確認是否有藥物交互作用之風險,服藥期間若有不尋常的症狀亦應立即就醫。」 1. 降血脂藥 藥物名稱: atrovastatin(立普妥)、lovastatin(美乏脂)、simvastatin(素果)等藥物。 交互作用產生症狀:可能會增加肌肉痛、深色尿、肝毒性等不良反應的風險。
2. 降血壓藥 藥物名稱:amlodipine(脈優)、felodipine(普心寧)、nifedipine(冠達悅)、verapamil(心舒平)等藥物。 交互作用產生症狀:可能增加低血壓、心跳過快、周邊水腫等不良反應的風險。 3. 鎮靜安眠藥 藥物名稱:diazepam(煩寧)、midazolam(導眠靜)、triazolam(酣樂欣)、buspirone(克煩)等藥物。 交互作用產生症狀:可能增加頭暈、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的風險。 4. 抗心律不整藥 藥物名稱:amiodarone(臟得樂)、quinidine (奎尼丁)等藥物。 交互作用產生症狀:可能增加心律不整、肝毒性等不良反應的風險。 5. 免疫抑制藥 藥物名稱:cyclosporin(新體睦)等藥物。 交互作用產生症狀:可能增加頭痛、電解質不平衡、血壓增加、癲癇、腎毒性等不良反應的風險。 6. 抗癲癇藥 藥物名稱:Carbamazepine(癲通)等藥物。 交互作用產生症狀:可能造成血液中藥物濃度,增加患者對藥品的不良反應。如果出現發生紅疹、嘴唇腫、發燒、吞嚥困難、口腔潰瘍、眼睛不適等藥物過敏症狀,請盡快就醫。 參考資料來源: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 最後,建議正在服藥之民眾,應儘量避免食用該類水果,如欲食用,淺嚐幾瓣即可,切勿大量食用,或是於食用前,詳閱藥品仿單(說明書)或諮詢藥師,確認是否有藥物交互作用之風險,服藥期間若有不尋常的症狀亦應立即就醫。 很多登山好者,或者是到高海拔旅遊的朋友,都會問到底高山症要用哪個藥來做預防或是治療?是威爾剛(Viagra)還是丹木斯( Acetazolamide)? 首先來了解什麼是高山症。高山症泛指人體處在高海拔地區時,因高海拔的氣壓較低,導致空氣中氧分壓較低所成的疾病。 但高山症需細分為三類,分別是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以及高海拔肺水腫。 1、急性高山症是因缺氧出現頭痛、頭暈、失眠、噁心、嘔吐、厭食、虛弱等症狀,大多數人到達高海拔地區1~12小時後開始出現症狀,症狀2~3天後會隨著身體適應環境而緩解。通常最先出現的是頭痛症狀(但少數患者沒有頭痛症狀),嘔吐是症狀惡化的重要指標,旅客要多加留意。
2、少數發生急性高山病的旅客,會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症狀包括嚴重頭痛、嗜睡、意識不清、運動失調(步態不穩)、甚至昏迷。步態不穩是高海拔腦水腫的重要指標,出現步態不穩症狀後,若沒有給予妥善治療或降低高度,24小時內就可能致死。 3、高海拔肺水腫是因缺氧時造成肺動脈壓上升,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水份外滲到肺部。高海拔肺水腫症狀包括運動能力變差、休息狀態下仍不停喘氣、乾咳、胸悶,隨著疾病惡化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帶血、發紺,發生高海拔肺水腫的患者也可能併發其他的高海拔疾病。 高海拔肺水腫的致死率比另外兩種高海拔疾病更高,如果喘氣和呼吸困難的症狀無法因休息而緩解,就要考慮是否出現高山肺水腫,給予氧氣能緩解症狀,但同時一定要立刻降低高度。 哪些人罹患高海拔疾病的風險比較高? 因高海拔環境特殊,加上大部分高海拔地區都地處偏遠、醫療資源較不易取得,患有心衰竭、肺動脈高壓、心肌缺氧(心絞痛)、鐮刀形貧血、任何型式肺功能不良者,都應先諮詢醫師是否適合到高地活動。另外,孕婦以及糖尿病患者,建議先和醫師討論再到高海拔地區。 我平常都很健康,到高海拔地區會不會出現高海拔疾病? 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環境,就會對人體機能有些許影響,只要沒有適當的安排登高速度,在身體未適應的情形下就到達海拔2500公尺以上地區,任何人都可能出現高海拔疾病,包括平時非常健康的成年人。 高海拔疾病發生與否、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最主要受到個人體質影響,和旅客平時的體力、運動習慣等都沒有太大的相關性,不過50歲以上旅客的發生風險稍低。 有哪些藥物可以用來預防高山症? (1) 預防急性高山病(AMS)、高海拔腦水腫(HACE):Acetazolamide(Diamox,丹木斯)是目前一線用藥,除了預防外,也有治療效果,並能加速人體適應高海拔環境、緩解在高海拔地區的失眠症狀;類固醇藥物Dexamethasone也有預防及治療效果。 (2) 預防高海拔肺水腫(HAPE):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乙型交感神經促進劑β-agonist(Salmeterol)、Tadalafil(Cialis,犀利士)、Sildenafil(Viagra,威而鋼)。 Acetazolamide(Diamox,丹木斯)該怎麼服用才能預防高山症? 從爬升前二天開始,每8至12小時口服250mg,至目的高度後繼續使用至少48小時。 服用Acetazolamide(Diamox,丹木斯)有甚麼禁忌呢? Acetazolamide(Diamox,丹木斯)的結構和磺胺藥很類似,對磺胺藥過敏或有腎臟疾患的人,絕對不可以使用。 很多高海拔地區的居民有預防高山症的偏方,如:中國大陸的紅景天、南美地區的古柯葉,旅客可嘗試,但不建議用來取代正規的預防藥物,也不該因此忽視高山症的初期症狀. 常見問題: 案例1:我以前上山都沒高山症,以後也不會有高山症了吧? 「我以前出國都沒有旅行者腹潟過,之後也不用擔心了吧?」或是「這次流感季,我都沒中流感耶,以後都不會中了吧?」 高山症是一種身體適應不及產生的疾病,每次上山的狀況都有所不同,而且行程的安排,到達的高度也都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每次上山都應該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是。 案例2:我單攻XXX山 (如:雪山、合歡群、北大武....) 沒有出現高山症耶!那我之後是不是也不會高山症了? 通常在高海拔暴露後的6~9小時,才會開始出現症狀,有些單攻行程在這個時間點,已經在下山途中了,說不定連症狀都還來不及出現。 這也是為什麼在山上的第一晚,很多人就開始出現不適的情況。 記住,每次登山的狀況不同,變因太多了,還是要做好萬全準備才是。 阿根廷一名男子2006年於減肥節目中奪冠,成功從209公斤減至95公斤,並聚妻生子。但在節目結束後,體重開始反彈,他陷入暴食狀態,後來終日臥床生活,患上抑鬱症。
至2019年,他的體重更飆升至400公斤,疾病纏身,更有悲慘的下場。 阿根廷男子Maximiliano Oliva於2006年首次參加減肥節目真人騷《重量級問題》「Cuestion de Peso」。Maximiliano成功從209公斤減至95公斤,減去114公斤,奪冠後成名。其後,他娶了另一位參賽選手Vanesa Anabel Rivera為妻,組織家庭,女兒現年9歲。 可是,在節目結束後,他無法停止進食,體重失控。因為減重過度,他心理狀態出現問題。 2010年他體重增至250公斤,2013年更增至300公斤。 當時他說: 你可以看到我目前的狀況,被徹底摧毀了,我厭倦了這種情況。我很自責,因為我無法保持狀態。 他陷入抑鬱,繼續暴食。有2年時間,他只能終日臥床生活,足不出戶。他坦言:「我開始感到絕望,開始再次進食。我無法停止,陷入抑鬱。」2017年,他再參加減肥節目《重量級問題》。 節目製作人需動用70人,包括消防員,為他拆去住所一堵牆,才成功把他從床上抬出來。2019年4月,他已無法站立,並因過胖而疾病纏身,體重已暴升至500公斤。最終,他於7月初抑鬱離世。 採以激烈的急速減肥方式,通常只是一時效果,但卻有可能造成身體一輩子的傷害。 飲食到底該按什麼順序吃才合理?可能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 「先吃飯菜,再喝湯,最後才吃甜點和水果。」但其實,這種飲食順序並不符合養生原則。 所有的「胖」都與「吃」有關,但會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時候其實是在吃的步驟上出了問題。因為,會造成身體肥胖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吃得太多,而是食物在身體內停留太久的緣故。 原則上,食物在胃腸裡逗留的時間越久,越容易造成肥胖的體形;食物進入體內,能夠很快的被消化代謝掉,就不會形成身體的負擔,也就不會引發脂肪的堆積,自然也就不會發胖了。 世上有許多不同的飲食法,無論哪種方式,也都有令人理解後恍然大悟的理論,但是,卻不代表是百分之百適合自己身體的飲食法。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不同,而且身體每天都在變化,光靠單一理論,並不能涵蓋所有身體狀態的差異。不過,只要讓自己的身體條件跟飲食法理論的條件相同,要獲得健康也不是不可能。 改變用餐順序,就能脫離胖胖危機! 來看看兩篇研究。 一、2011年發表在學術期刊《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用餐時先讓受試者吃蔬菜(包心菜與牛番茄),再吃碳水化合物(米飯),可優化餐後30分鐘與60分鐘的血糖控制,更可降低糖化血紅素(HbA1c)。 二、2015年7月發表在《Diabetes Care》期刊的研究也顯示,受試者先吃蔬菜(番茄生菜沙拉佐義大利醋、奶油花椰菜)與蛋白質(去皮烤雞腿肉),之後再吃碳水化合物、果汁(麵包與柳橙汁)(見圖表2-1),餐後30分鐘、60分鐘與120分鐘的血糖顯著下降,餐後胰島素濃度也大幅趨緩。 「蔬菜→蛋白質→澱粉」,這樣吃才對喔! 上述兩篇研究都顯示,用餐時先吃生菜沙拉再吃米飯,能有效控制餐後血糖。 其他國外文獻更指出,生萵苣(60公克)、橄欖油(10公克)與醋(10公克)一起食用,能夠緩和餐後血糖上升、抑制食慾。主要的原因是,生萵苣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具高黏性,能延遲、降低胃排空速率(拉長消化時間)、抑制血糖上升速率。此外,生萵苣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也能改善體內胰島素阻抗,使血糖變得更容易控制;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簡稱MUFA,能強化胰島素敏感性,並刺激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 1,簡稱GLP 1,迴腸的分泌物之一)分泌;醋則能有效減緩消化速率、抑制餐後血糖上升。 更詳細的來看看進食順序: ①【先吃大量的「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不具熱量,進食前先攝取這類食物 可以填補胃腸的部分空間 例如:蔬菜、海藻、菇類 ②【再將「蛋白質」吃完】 例如:肉、魚、大豆類等等「蛋白質」食物 如果是肉片炒蔬菜兩種混在一起的料理 進食前要分成兩部分並控制好份量。 瘦身期間要挑選脂肪含量越少的蛋白質越好 像是大豆蛋白(如黃豆、豆腐) 或是魚類、雞、鴨、鵝等白肉類 而豬、牛、羊肉屬於紅肉 脂肪含量較多,盡量少吃。 ③【最後吃「碳水化合物」】 先將「膳食纖維」及「蛋白質」吃完 最後才能吃「碳水化合物」。 即使吃的量少也沒關係 如果前面兩步驟有確實做到 此時自然就會減量攝取。 米飯麵條、麵點麵食、根莖類食物中 都含有非常豐富的碳水化合物 過多時就會形成體內脂肪。 盡量選擇粗糙的全榖類 食用後容易飽足,血糖也不會升得太高。 此外,用餐時先吃蔬菜,可因青菜中所含的膳食纖維提高飽足感,接著攝取蛋白質,便能促進腸道分泌多肽YY(peptide YY),影響腦幹及下視丘,藉此抑制食慾,其中又以高生物價蛋白質(如燻雞肉、水煮鮪魚或花枝等)最佳。 吃完蔬菜和蛋白質之後,最後才是澱粉及水果。如此一來,不但營養均衡,更能快快吃飽,而不會一不小心吃太多。 外食族進餐順序建議 由於現在人的生活型態改變,外食的機率大增,在不知不覺中就攝取過多的鈉、油和糖,讓身體負擔增加。因此以下特別針對外食族,提出關於進食順序的建議: 1、吃西餐時 到西餐廳吃排餐時,大多數人都會習慣性的按照上菜順序食用。若想減重,可以試著依照前面介紹的進餐順序,先吃生菜沙拉、牛排,最後再喝濃湯(若店家提供的是清湯,可改至用餐前食用)、吃鐵板麵。飲料則可選無糖果汁或是無糖的原味茶,但建議還是以白開水為主。 2、吃中式料理時
先喝蛋花湯、豬血湯或味噌湯等湯品增加飽足感,接著點一盤燙青菜(如地瓜葉、大陸妹、豆芽菜、空心菜等,約25大卡至38大卡),並請店家不要在上頭淋滷汁或醬料,以免吃進不必要的油脂。接著再吃含蛋白質的豆腐、魚、蛋類、肉,例如,一顆滷蛋、粉肝、腱子肉等,最後可吃小顆水餃(7顆至8顆為限)或乾麵,整頓飯吃下來不但菜色豐富,更可獲取多樣化的營養素。 又到了端午節,就會看到新聞媒體跳出來喊粽子熱量超高:有的說一顆粽子熱量就有500~600大卡,有的說有700大卡,甚至更高。 聽起來就是粽子不能吃,吃了絕對會胖的樣子。儘管也常有營養師教大家怎麼自製健康的粽子,但對大部分人來說,為了吃幾顆粽子而自己包粽子並不實際。 到底粽子熱量有多高?我們該如何看待應景的粽子?粽子又該如何吃才不會胖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學會如何應景吃粽吧! 一般市面上粽子大致可以分為台灣口味的肉粽、客家粿粽及鹼粽、廣東口味的裹蒸粽、江浙口味的湖州粽,湖州粽又可分為甜(內包豆沙餡)及鹹的,其中裹蒸粽的熱量可以高達 1000 大卡。 粽子的食材有哪些?主食的部份,常見的材料為糯米、雜糧榖類、紫米、紅豆、栗子和蓮子、薏仁等;肉魚蛋豆類有豬肉、鹹鴨蛋黃、豆干、蝦米、干貝、乾魷魚、素肉、鮑魚等;蔬菜類有蘿蔔乾、香菇、與竹筍;油脂類則有沙拉油、松子、花生、南瓜子與豬油等。 熟悉這些常見的粽子食材後,在下列表格中區分不同口味的粽子,並將營養成分標示出讓大家更容易選擇出適合吃的粽子。 沾醬的選擇也是一大學問,吃粽子時醬料盡量少用。如果要用的話,用沾的會比將醬汁直接淋在粽子上好(因醬料的用量較省)。另外,鹹的醬料可以醬油自行調味,或用醬油膏酌量沾取;甜的話則可用純度高的果寡糖適量沾取。
(註)常見醬料熱量(每100公克)~ 。鹹醬料:醬油90大卡、醬油膏103大卡、甜辣醬214大卡、番茄醬113大卡、辣椒醬82大卡; 。甜醬料:蜂蜜315大卡、果糖297大卡、楓糖258大卡。 吃粽子的小技巧: 1、挑選較小顆的粽子吃。 2、挑選熱量較低的餡料,避免豪華版大肉粽。不要迷信只包花生的素粽熱量會比有包肉的葷食粽低,因為花生屬於油脂。 3、可挑選熱量較低的南部粽、粿粽或鹼粽。 4、盡量搭配蔬菜一起吃,如:燙青菜、炒青菜或泡菜、海帶等蔬菜類的小菜。 5、搭配水果。可挑選水分高或熱量較低的水果來吃,例如:西瓜等瓜類帶皮一斤大概只有兩份水果,小番茄約23個一份水果。[一份水果熱量為60大卡] 6、儘可能吃原味粽子,少淋沾醬。 如果你正在減重,吃粽子的那餐,可能就會占掉當天飲食熱量的一半或以上,所以記得其他兩餐的熱量要控制一下,原則上就是少油、少糖、清淡一點且主食攝取可以減半攝取以彌補粽子較高的熱量。 例如:本來另一餐要吃一碗飯,就減為半碗或3/4碗飯,菜和肉類盡量挑少油的烹調方式來吃。 此外,還可以透過增加活動量來多消耗點熱量來消耗粽子偏高的熱量。 例如:可利用端午連假,安排些活動量較大的活動,到郊外或風景區踏青、騎腳踏車出遊,或出外逛博物館、文創、百貨公司等。也可安排在飯後走走散散步、多消耗點卡路里。 「我努力的運動、控制飲食好一陣子了,為什麼就是瘦不下來?」 常常有很大一部分人,就算努力節食少吃、拚命運動,減肥效果還是有限,而且當壓力一來,可能一整天忙到只吃一餐,體重仍然不斷上升。 為什麼有些人壓力大時,反而容易瘦? 這需要區分遇到壓力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壓力。 在面對短期壓力時,身體交感神經會被活化,讓腎上腺髓質系統產生急性壓力反應,刺激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分泌,來藉此提高新陳代謝率、幫助提高注意力,並快速地釋放能量,來迎接面臨的壓力。 因此,短期且急性的壓力,確實可能造成體重的減輕。 但是,如果壓力是長期且慢性的持續在發生,身體為了避免不斷變瘦,便會出現自我保護的機制,反而開始變胖,也就是壓力肥。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壓力造成肥胖的呢? 以下七個問題,你中了幾個呢? 1、壓力大時,食慾也大? 2、 特別想吃高糖、高油的低營養素高熱量食物? 3、 脂肪特別囤積在腹部與臀部? 4、 心情容易憂鬱、低落、焦慮與煩躁? 5、短期遭遇壓力,一個月內快速變胖? 6、長期面臨壓力,脂肪囤積越來越多,體脂率居高不下? 7、 遠離壓力,但口慾不減反增? 如果「YES」的答案有2個以上,代表目前難以減去的肥肉,可能就是工作或課業等壓力所堆積出來的肥胖! 來猜猜看,哪一個是壓力造成的肥胖嗎? 先來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壓力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1、長期壓力會影響「內分泌系統」: 身體處於極大壓力下時,會分泌一種壓力荷爾蒙,稱為「腎上腺皮質醇」 (Cortisol,又稱可體松),此荷爾蒙會刺激食慾增加,並容易囤積脂肪在腹部及臀部。(Stress belly) Sarah Jackson等人在2017年的最新研究檢驗了2527個成人的頭髮,了解他們腎上腺皮質醇的濃度,再跟他們的體重,身高,腰圍等等做比較,檢驗頭髮是因為頭髮能反映出長時間的身體狀況。 研究發現腎上腺皮質醇過度活躍跟體重和腰圍有莫大的關係! 2、長期壓力下,神經胜肽 Y 分泌會增加: 長期處於壓力下,體內會分泌神經胜Y(Neuropeptide Y:簡稱 NPY),會導致食慾增加及對高油高熱量食物的渴望、脂肪囤積率提高,並容易堆積脂肪於腹部。 3、長期壓力下,瘦體素抗性增加: (瘦體素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蛋白質,該受體分布在全身各處,但在大腦內特別活躍,主要負責增加熱量消耗及抑制食慾。) 長期壓力繼續刺激下,會增加瘦體素的抗性,進而持續導致壓力肥上 身。 瘦體素的作用機轉正是降低神經胜肽Y(NPY)的作用,讓NPY異常增加,進而增加食慾且堆積脂肪。 Jayanthi Kandiah等人在2005年對272位學生做了一項研究, 發現在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受試者吃甜食跟精緻食物的慾望都明顯提高了,而當中有62%的受試者食慾增加! 在一般的情況下80%的人能做出健康的飲食選擇,可是在壓力下,只有33%能保持健康的選擇。 也就是說,當你壓力越大,你更會想吃糖分高的食物。 4、長期壓力還會影響「自律神經系統」: 長期生活在高壓力生活下,促使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作用受抑制,除造成腸胃蠕動功能下降、消化功能變差,還會使脂質代謝緩慢、脂肪便容易囤積於體內,而導致體態走樣。 來公佈一下答案,你猜對了嗎?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適時的放鬆! 無論你的目標是甚麼,都記得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讓自己壓力過大。 如果自己不清楚該怎麼做,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協助喔! 但是要現代人完全沒壓力、好好放鬆並不容易。 因此「每天好好吃飯,每週好好運動,好好休息」來促進腦部釋放血清素、多巴胺,幫助提升正能量跟幸福感,也是避免讓壓力肥找上門的好方法。 記住唯有健康的生活態度及生活習慣,才能真正的達到健康的身體與體態!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described Herbalife® in 2016 as a scam disguised as healthy living. Herbalife®-associated liver injury was reported from multiple countries in the West
J Clin Exp Hepatol. 2019 Mar-Apr;9(2):268-272. doi: 10.1016/j.jceh.2018.08.002. Epub 2018 Aug 28. 可以點以下連節或是以下有重點摘要 Slimming to the Death: Herbalife®-Associated Fatal Acute Liver Failure-Heavy Metals, Toxic Compounds, Bacterial Contaminants and Psychotropic Agents in Products Sold in India. Philips CA1, Augustine P1, Rajesh S1, John SK1, Valiathan GC1, Mathew J1, Phalke S2, Antony KL3. Author information Abstract Herbalife® is a global nutrition and weight management company selling and marketing nutritional and weight loss supplements.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described Herbalife® in 2016 as a scam disguised as healthy living. Herbalife®-associated liver injury was reported from multiple countries in the West. India is fast becoming the largest growing market for Herbalife® products, expected to surpass the United States in sales revenue. We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a fatal acute liver failure from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a young woman who consumed Herbalife® products over 2 months. We also present unsettling data that showcase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toxic compounds,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and pathogenic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similar Herbalife® products in India. The growth of Herbalife® in India and expansion of its nutrition clubs in major cities that promise fake health benefits portend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concern. KEYWORDS: AIH, Autoimmune Hepatitis; BL, Butyrolactones; HDSs, 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HILI; Herbal supplements; ULN, Upper Limit of Normal; liver disease; obesity; weight loss PMID: 31024209 PMCID: PMC6477126 [Available on 2020-03-01] DOI: 10.1016/j.jceh.2018.08.002 拜託大家! 減重最重要的是 安全, 千萬別為了瘦身而傷害了身體。 如果一定要服用減重產品,一定要經過臨床試驗, 且最好經由FDA或TFDA核可的產品。 為什麼會嘴破? 嘴破形成的機制目前仍未能完全明白 1、外力損傷 假牙、蛀牙、不小心咬到等,都會導致黏膜破損潰瘍。 2、感染性潰瘍 如果免疫力不好,造成病毒、細菌、黴菌、真菌感染導致口腔潰瘍。 3、免疫系統 常見於頰、唇、口底及舌頭等黏膜處,通常與個人體質、壓力、熬夜及女性月經前的荷爾蒙變化相關,持續約1~2星期。 4、飲食 體質敏感者,攝取代糖、小麥或麩質食物後容易發生口腔潰瘍。缺乏維生素C、B12 或貧血患者也容易產生口腔潰瘍。愛吃火烤、油炸、辛辣等燥熱、刺激性強的食物,也容易火氣大,造成嘴破。 5、藥物副作用 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精神科藥物會影響唾液分泌,造成黏膜脫皮、口乾舌燥。 6、壞死性齦口炎 壞死性齦口炎比較少見,是由奮森螺旋體和梭形菌感染所造成的,可能會因為營養不良、口腔衛生不佳而加重病情,造成全身無力、發熱、牙齦出血、牙齒鬆動、強烈口臭、槽骨暴露、牙齒脫落等症狀。 7、口腔癌 因腫瘤增生,缺乏血液循環引發組識壞死,最後呈現潰瘍。 8、其他 女性荷爾蒙降低、藥物過敏、長期臥床或感染,也可能造成嘴破。 嘴破該擦什麼藥呢? 嘴破藥分六種 第一種嘴破藥成分:類固醇 降低口內黏膜的免疫反應,減少發炎的現象。 第二種嘴破藥成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 消炎、止痛、保護黏膜、促進黏膜修護。 第三種嘴破藥成分:組織凝結劑 選擇性針對嘴破組織凝固、變性、脫落,且具殺菌、收斂止血,使傷口修復。 第四種嘴破藥成分:保護性膠質 在潰瘍處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傷口受到外來刺激。 第五種嘴破藥成分:殺菌劑 利用殺菌、抗發炎、消腫及止血幫助傷口復原。 第六種嘴破藥成分:中藥、草本 消炎、清熱及促進傷口癒合。 嘴破能點蜂膠嗎? 不建議。 嘴破能擦鹽巴嗎? 不建議。 嘴破擦藥多久會痊癒? 大約4至14天會好。 如果超過14天,怎麼辦? 若潰瘍部位有白斑、紅斑、白色花紋或纖維化的症狀出現。請快到醫院檢查 如果有吃檳榔、或慣用菸酒者,會容易嘴破嗎? 可能會高比率的口腔癌風險。皆應盡快戒除,並定期做口腔黏膜檢查。 25歲至44歲男性癌症第一名就是口腔癌。 若能早發現、早治療,治癒機率會比較高。 以下有更完整的影片(如果速度太快,看不清楚,可以按暫停觀看) 美國生物技術公司Gelesis于20190414宣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其開發的水凝膠療法PLENITY™(Gelesis100),用於治療肥胖和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 主要核准的對象為BMI在25至40 的成年人,用來做為幫助體重管理的輔助藥品,這是FDA唯一核准,即使BMI小於25 也能使用的藥物。 PLENITY是一種新型口服、非刺激性、非全身性的體重管理輔助方法,這個專利的水凝膠技術,在臨床研究中證實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臨床試驗中,436名體重過重(BMI在27—40之間)的成年人, 服用PLENITY™(Gelesis100),6個月內平均減去10%的體重(約10公斤)和9公分的腰圍。 換句話說,約有60%的服用者,在半年內瘦了10%的體重。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治療組中有59%的人體重減輕了至少5%,是服用安慰劑組的兩倍; 有26%的人對PLENITY™(Gelesis100)效果特別好,這些人平均減重15% ,減掉了13至14公斤。 由於PLENITY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夠讓BMI即使小於25、以及不論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等合併症的患者,皆能使用。 PLENITY™(Gelesis100)的服用方式:在午餐及晚餐前,以服用PLENITY膠囊,並服用大量水分。
但需於20至30分鍾後才能用餐。 PLENITY™(Gelesis100)是一種含有水凝膠顆粒的膠囊,是一種透過聯結兩種天然的纖維素和檸檬酸製造出的3D水凝膠基質,每天兩次於午晚餐前用水服下。 這些顆粒能夠迅速吸收胃中的水分,並與腸胃中的食物均勻混合,這些顆粒吸水後,慧型成數千個小凝膠塊。 這些凝膠塊就像食物一樣,但完全沒有熱量,能夠填飽胃和小腸的空間,讓身體產生飽足感。 但是這些凝膠塊會被分解嗎? 這個凝膠塊一旦進入大腸就會被酵素分解,失去3D結構,就不會吸收水分。 那會有副作用嗎?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不適,如:腹脹、腹痛、腹瀉、便秘,有1%的人出現感染或肌肉結締組織疾病。 Gelesis計劃在2019年下半年先在美國進行一些測試,且預計將於2020年在美國上市推廣。 目前,台灣的合法減重藥有兩種,一種抑制食慾的沛麗婷( Belviq,學名Lorcaserin);一種是抑制脂肪吸收的羅鮮子(Xenical ,學名Orlistat )。 希望未來能夠多一個減重藥的選擇,增進飽足感的PLENITY™(Gelesis100),如果能夠在台灣上市,相信對很多需要減重或是一些慢性疾病的朋友,會是一大福音。 Reference: 1、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Gelesis100: A Novel Nonsystemic Oral Hydrogel for Weight Loss . 13 November 2018 2、https://www.gelesis.com 很多女生在減重過程中常會出現亂經或停經等問題,所以減重就會導致停經或亂經成為女生減重時,最常見的疑惑,
那到底減重會不會影響月經?減重會對月經造成什麼影響? 當女生因生理期沒來去看醫生時,醫生第一個問的問題就是詢問妳有沒有懷孕。沒錯,懷孕是導致女性月經不來的主要「正常」原因。當然,如果妳的問題不是懷孕的話,又會是甚麼因素讓妳的月經不來的呢? 基本上,排卵及月經是受腦下垂體和下視丘的控制,它們的關係是這樣的: 下視丘 --->腦下垂體--->卵巢。 因此,任何一個器官有問題都可能影響月經。 舉例來說,上述這些器官中有病變的話,如下視丘、腦下垂體或卵巢方面有病變均可能干擾女性生理的運作。 那麼,除了疾病以外,還有什麼因素會影響呢? 就是壓力。 壓力會干擾上述腦(下視丘、腦下垂體)的運作,此外,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這三個身體系統間彼此是會互相干擾與影響的,這三個系統會透過細胞激素互相溝通,故當神經系統(即壓力)受到干擾時,也會進而影響到內分泌與免疫系統。 因此,女性很容易因壓力大(例如:學生時代因考試壓力大而導致亂經或停經;減肥時因為對食物與體重的壓力而導致月經相關問題等)而導致月經週期的紊亂(月經變短、變長、不規律或甚至沒來)。 而最後一個會影響月經的主因就是荷爾蒙。 女性常使用的調經藥與避孕藥等均含有荷爾蒙成分,常使用這類藥物均可能影響月經週期(因為外來荷爾蒙將干擾身體本身荷爾蒙的運作)。 除了荷爾蒙本身會影響女性月經週期外,體脂肪多寡因會影響荷爾蒙分泌也會間接影響荷爾蒙。女性荷爾蒙是脂溶性荷爾蒙,需要脂肪協助來驅動,故過瘦或過胖都可能會影響女性荷爾蒙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過瘦的女孩初經會來得比較早,過胖的小女生初經會比較早;太胖的女性不孕時,醫生會先建議減肥;女性運動選手因脂肪太低而容易有停經問題的原因(所以,大多女性運動選手胸部等女性性徵一般多半較不明顯)。 因此,建議女性即使減肥,體脂肪最好還是不宜低於17%。 所以,當妳發現自己在減重過程中月經沒來或出現亂經時,妳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來判斷: 1. 是否有懷孕的可能? 2. 最近有否吃到荷爾蒙藥物? 3. 是否有可能過瘦所致? 4. 是否因壓力所致?(簡單地說就是妳是否過度在乎減重與食物熱量,因減肥而帶來太大的壓力) 5. 是否為疾病所致? 飲食並非影響月經的主因(無法決定月經的來與否),但確實會對月經造成影響(會讓月經來潮時順或不順)。舉例來說,若減肥中缺乏鐵、維生素B12等造血相關營養素可能導致月經來潮時血量較少;缺乏鈣質可能影響子宮的收縮,而影響血塊剝落,產生經痛;脂肪酸不平衡(ω-3脂肪酸不足)可能因壞前列腺素分泌較多而引起經痛…等。 簡單地說,飲食組成對月經的影響,主要是在月經來潮的量(經血量的多寡)及月經來時的生活品質(貧血;經痛;低血糖、精神差昏昏欲睡;胸部脹、水腫;便秘等),並非直接讓月經不來。 除非,妳採取只吃蔬菜不吃其他類食物,這種非常極端的營養不均減肥方式!! 這樣的方式,對身體更是一大傷害! 記住,不管怎麼減重,都要以不傷害身體健康的方式,才不會瘦下來,卻賠了健康。 現在,也有輔助的減重藥品,讓想減重的朋友,可以避免給自己因減肥而帶來的太大壓力,能抑制食慾,就能夠吃的比較少。 這時候如果吃對食物,就能事半功倍喔! 如果不清楚的朋有,也可以加入新德大藥局官方LINE詢問,已經有很多朋友只靠飲食調整,就輕鬆瘦下來。 想一起瘦下來嗎?快加入新德大藥局官方LINE詢問吧! 30歲男隆鼻麻醉高燒43.6℃猝死 姊控整形名醫:為省錢害死人
這就是 #惡性高熱,醫學證實這些惡性高熱家族的問題出在於肌肉細胞的細胞膜,有些患者在接受麻醉後會立即生現症狀,有些則是在手術結束回到恢復室或病房才開始發作。 這種顯性遺傳會改變肌肉細胞的細胞膜,所以患者吸入麻醉藥物或接受去極化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細胞的細胞膜會門戶洞開,讓鈣離子不斷流進肌肉細胞內,使肌肉一直處在收縮的狀態。 肌肉收縮會消耗許多能量,並產生大量熱量使體溫上升,患者體內代謝速度暴衝,就像火力全開的鍋爐一般必須消耗大量氧氣,於是病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開始爬升,心跳也大幅加速。持續收縮的肌肉細胞漸漸壞死崩解,這種現象稱作「橫紋肌溶解」,大範圍肌肉壞死會釋出大量的鉀離子、磷離子、肌酸、和肌酸激酶等,累積大量代謝廢物的血液會愈來愈酸,負責維持電解質平衡的腎臟在短時間內被排山倒海的廢物淹沒,造成急性腎衰竭,而高濃度的鉀離子讓心臟失控亂跳,嚴重的心律不整很快就會奪走患者的性命。 簡單來說,惡性高熱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的疾病,當帶有特定基因的患者接觸到吸入性麻醉藥或succinylcholine時,可能會進入高代謝狀態,產生高體溫。若沒有即時辨認與處理,患者可能會死亡。 病生理機轉:患者通常帶有骨骼肌Ryanodine受體的突變,在接觸特定物質後,胞內的鈣離子會過度堆積,進而造成骨骼肌的高代謝狀態,並造成體溫升高。 臨床表現: 大部分在麻醉誘導後一個小時內產生,二氧化碳升高、心搏過速、肌肉僵直、橫紋肌溶解、高體溫、心律不整,體溫升高通常是晚期的表現 如何治療 #惡性高熱? 治療方式大致可分為三大原則: 1、移除所有可能引發惡性高熱之物質。 2、針對病患出現之症狀給予症狀治療,以減輕體內器官之傷害。 3、儘速給予緩解惡性高熱之特效藥-Dantrolene。 為什麼Dantrolene可以用於治療惡性高熱症呢? 當產生惡性高熱時,細胞會 (1) 當電流傳導經過神經末稍後,神經末梢的電壓調控鈣離子通道打開,使得囊泡中的乙醯膽鹼釋放。 (2) 乙醯膽鹼路過到肌肉細胞上的乙醯膽鹼受體,同時去極化 (depolarization) 肌膜。 (3) 去極化導致電壓調控鈉離子通道開啟,鈉離子流入。 (4) 鈣離子通道感覺到電壓的變化,跟變形金剛一樣改變形狀 (利於之後鈣離子流出)。 (5) 肌漿網 (鈣離子的倉庫) 內的鈣離子流出,肌肉收縮。 Dantrolene就是作用在肌漿網,減少鈣離子流出,讓肌肉放鬆,因此用於治療惡性高熱症。 |
依主管機關相關規定,專業醫藥資訊僅提供醫藥專業人員參考(請申請核可通過後,即可閱讀專業人員區)。
恕不對外開放非專業人士使用。 每月文章
六月 2022
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