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大藥局
  • LINE藥物諮詢
  • FB藥物諮詢
  • 最新醫藥資訊(民眾區)
  • 最新醫藥資訊(專業人員區)
  • 追蹤Instagram
  • 聯絡我們

最新醫藥資訊(民眾區)

從手指及腳指開始壞死的雷諾氏病患,如何過冬?

2/6/2019

0 評論

 
正值農曆過年的除夕夜,一位婆婆特地從桃園到台北來,詢問是否能夠幫忙,同時伸出她的手,說能否有甚麼藥品或是保健食品能夠幫助她。
圖片
詢問婆婆的情況,以及查看檢驗報告後,判斷可能為類風濕疾病,雖然婆婆從2018年10月起至今,到過不少藥局或是至診所更甚至醫院就醫,都尚未至風濕免疫科就診,於是請婆婆到醫學中心,並到風濕免疫科就診。

雖然,幫忙過不少這類型的病患,轉介到風濕免疫科就診,但是這次是相對比較嚴重的情況。希望能跟已經轉介過的病患一樣,都能夠得到叫好的控制,並在就診後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順便來了解一下雷諾氏症

1、雷諾氏現象的成因

血管炎由於血管本身的發炎或血栓,加上血管的自我調節失常,導致管腔變窄或堵塞,因此遇到天氣寒冷或摸到冰水時,會出現皮膚顏色變白、變紫、變紅的“三色”變化,到底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這就是所謂的雷諾氏現象,下面詳細來介紹這個特別病徴。

事實上對冷極度敏感是常見的事,在人群中約有12%的人有此傾向,而且遇冷皮膚變白出現網紋斑駁也不少見,但是這樣就可以說是雷諾氏現象嗎? 典型的雷諾氏現象,病人不只要對冷敏感,還要有末端指頭皮膚變白、變紫,回溫後變紅,甚至伴隨麻、刺痛的感覺。病人的分佈隨緯度高低而不同,氣候越冷的地方越常見,顯示出氣溫對這個疾病的影響。針對它的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雷諾氏現象。

2、雷諾氏現象的診斷

大多數的雷諾氏現象是原發性的(稱之為雷諾氏病),可視為正常狀態而非病態,平均發作年齡是14歲,只有27%的病人在40歲左右或以後發病,其診斷的標準包括對稱性發作,沒有組織缺氧、潰瘍或壞死的變化,並且沒有其他次發性的原因,沒有抗核抗體的發現,發炎指數正常,及正常的甲摺微血管鏡檢查。

次發性雷諾氏現象發作年齡比較晚,約在30歲之後,病發時程度更厲害,為對稱性發作,會伴隨疼痛或皮膚缺血壞死,臨床上可以找到其他結締組織疾病的症狀及自體抗體,在甲摺微血管鏡下有微血管的變化。在一篇研究報告中,若病人在有不正常的自體抗體及不正常的甲摺微血管鏡發現,則15至20%的病人在兩年內會有自體免疫疾病產生。次發性雷諾氏現象和下列情況相關:

1.自體免疫疾病:系統性硬皮症、混合形結締組織疾病、乾燥症、皮肌炎、紅斑性狼瘡等,常合併不等程度的血管炎

2.職業相關:如使用振動性機具的勞工,有50%的人會有雷諾氏現象

3.阻塞性血管病變:動脈粥狀硬化、糖尿病的微血管病變

4.藥物:乙型阻斷劑、偏頭痛用藥

5.其他:腕隧道症候群、複合性區域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動靜脈瘻管

要正確診斷雷諾氏現象除了詳細的病史詢問,還要注意用藥紀錄,週邊肢體檢查是否有典型的三相變化(先因為血管收縮,皮膚變白,而後血鬱積變紫,回溫後變紅),是否伴隨麻、冰、痛的不舒服感覺,情況嚴重的甚至會有皮膚組織壞死,壞疽的變化,而這嚴重的程度則和氣溫、情緒、年齡、性別有相關。由於次發性雷諾氏現象和結締組織疾病相關,因此還要看有没有結締組織疾病相關的病症,如吞嚥困難、偏頭痛、手指腫脹、關節痛等。

實驗室檢查可檢驗一般生化血液、甲狀腺功能、相關自體免疫抗體,發炎指數如急性反應蛋白、紅血球沉降速率及甲褶顯微鏡檢查;另外可安排正中神經傳導速率來排除腕隧道症候群。其他如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抗雙股螺旋DNA抗體,抗中心體抗體等,也可找出相對應的自體免疫疾病,如系統性硬皮症、混合形結締組織疾病、乾燥症、皮肌炎、紅斑性狼瘡等。

3、雷諾氏現象的治療

雷諾氏現象的治療,最重要的是注意保暖,天冷時可用暖暖包、電熱的手套或襪子,甚至臘療機,來保護末端的手指、腳趾。除此之外,要注意戒煙或避免吸入二手煙,若是跟職業相關的雷諾氏現象(如使用振動性機具),及早發現,要及早避免繼續的傷害。

部分病人因高血壓有使用乙型阻斷劑,或常期吃偏頭痛用藥,此時應停藥或換其他替代用藥。如果傷害已造成,有了皮膚潰瘍,除了加強傷口照護,可另外使用抗生素以治療感染,以免進展到指頭壞死,需外科介入清理。在藥物方面,鈣離子阻斷劑、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及其他林林總總的直接血管擴張劑都各有其很好的效力。更重要的是,針對各式各樣血管炎,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都是不可或缺的。

雷諾氏現象是一種常見的臨床表現,它可以是正常的變異,可以是藥物或職業傷害影響造成的,更嚴重的可以是自體免疫疾病及血管炎的早期表徵,不管是那一種,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病情的控制都有很大的幫助。



4、雷諾氏現象病患寒冬自保,五大原則如下:

一、全身保暖

圖片

1. 衣服須足以禦寒,變天、冷天、寒流來臨時,更為重要。
2. 頭戴帽子,防止冷天由頭部散發可觀熱量。
3. 身穿數層寬鬆衣服以保暖,避免過緊而阻礙血液流通。
4. 手戴連指手套。
5. 臉、耳以圍巾或頭巾包蓋。
6. 足穿厚襪或數層襪。
7. 足登寬鬆保溫之靴、鞋,切忌太緊。
8. 出外隨身攜帶毛線衣或外套,夏天也當如此,因空調房間有時甚冷。
9. 睡眠使用絨布床單或數層毛毯,若手腳冰冷,可戴手套及穿襪子。
10. 居家房間,保持適宜溫度。
11. 洗浴時注意水溫不要太冷,浴室門窗宜緊閉,可讓蒸氣先溫室。
12. 家務事可請親友代勞,如赴門外取報紙、或寒天出外,請人先發動車子,並避免碰冷水。
13. 超市冰櫃或家中冰箱取物時,宜帶手套保暖。
14. 喝冷飲時,杯子可以隔離杯套住,或外包餐巾、小毛巾。
15. 清洗蔬菜,請用溫水。
16. 攜帶暖暖包或手中懷爐取暖。

二、皮膚保養
保養皮膚,可減輕雷諾氏現象之傷害。雷諾氏現象病患,血液循環不佳,皮膚變乾,會使割傷、裂傷或破皮之傷口,難以癒合。

1.每日使用含羊毛脂之護乳,塗佈手腳,防止皮膚龜裂。
2.以中性肥皂,洗淨指趾,切勿以肥皂水浸泡。
3.每日檢查手指腳趾,有無破皮或潰爛,若有則須保持乾淨,並以OK繃敷蓋,立即就醫。
4.洗滌碗皿時,請戴橡膠手套。
5.穿戴棉或羊毛織品之衣物,較容易吸汗。
6.指甲須善加保護,修剪指甲刺或修銼指甲務須小心。
7.甲床表皮以乳液或護霜保持鬆軟,勿用剪刀修剪,或以尖物壓擠甲床表皮。
8. 需指尖用力之工作,請小心。操作快速震動之工具,或打字、彈奏吉他及鋼琴,皆可能引發雷諾氏現象,且易使指尖受傷。

三、戒煙、運動及心情愉快
抽煙、心情緊張會使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加重雷諾氏現象之發生及傷害。醫師許可下,常作適當運動,可使血管擴張,

四、配合藥物輔助治療
如雷諾氏現象較嚴重,則會使用鈣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或硝酸鹽(nitrate)藥物,來擴張血管。但這些藥物,可能會有頭疼、心悸、頭暈或腳腫之現象,可調整劑量。

五、避免某些藥物之使用
治頭疼之血管收縮劑,治狹心症、高血壓、偏頭疼之乙型阻斷劑,及治療感冒、呼吸症狀及開胃之腎上腺激導性藥物,會加重雷諾氏現象,須小心使用。看任何病時,須告知醫師您有雷諾氏現象,而注意避免上述用藥。

5、泡熱水可降低雷諾氏症的發作率
根據德國的研究報告指出,手腳泡熱水,有效降低雷諾氏症的發作機率,一般建議經常發作期間,每四小時泡熱水(攝氏35度)5分鐘,持續六週,會有效的降低發作率。

但是需注意皮膚有沒有潰瘍,有沒有傷口,如果有傷口或潰瘍,需戴塑膠手套才能泡熱水。

6、服用一些保健食品也能幫助日常保養
醫學研究發現,每天240-360毫克的24%銀杏標準萃取物,可以有效改善雷諾氏症的臨床症狀。

另外,2000mg的天然深海魚油及3000mg的月見草油(或2000mg的琉璃苣籽油)、每天400IU的維他命E及350-500毫克的維他命C,都證實對原發性雷諾氏症候群的改善有些助益,在日常保養上也是個不錯的保養選擇。

但是再服用這些保健食品前最好與您的醫師或是藥師詳細討論後再服用。

0 評論
    依主管機關相關規定,專業醫藥資訊僅提供醫藥專業人員參考(請申請核可通過後,即可閱讀專業人員區)。
    恕不對外開放非專業人士使用。

    每月文章

    一月 2023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八月 2022
    六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六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十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類別

    全部

    RSS 訂閱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全年無休)  早上九點至晚上十一點四十分  (09:00~23:4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饒河街204號

聯絡我們

02-2767-3402
圖片
  • LINE藥物諮詢
  • FB藥物諮詢
  • 最新醫藥資訊(民眾區)
  • 最新醫藥資訊(專業人員區)
  • 追蹤Instagram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