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大藥局
  • LINE藥物諮詢
  • FB藥物諮詢
  • 最新醫藥資訊(民眾區)
  • 最新醫藥資訊(專業人員區)
  • 追蹤Instagram
  • 聯絡我們

最新醫藥資訊(民眾區)

一次搞懂致命的沙門氏菌

4/30/2018

0 評論

 
沙門氏菌是一種革蘭性陰性桿菌,屬於腸內細菌科、沙門氏菌屬,沙門氏菌共有2400多種血清型,其中超過200種血清型對人具有病原性,常存於人類及動物的腸道,一般在土壤、下水道也可發現其蹤跡,是一種人畜共通菌,可經由糞口傳染或食用遭污染的食品,如肉品、蛋品,牛奶及奶製品等途徑感染。

沙門氏菌(Salmonolla)引起的疾病包括下述三種,
一、單純腸炎(或稱沙門氏菌性食品中毒):通常在吃了受污染食物(如肉類、蛋類等),經 6-48 小時潛伏期後,開始嗯心、嘔吐,接著腹痛、腹瀉,便中可能帶血。多數可在 2-3天後自癒。常見由鼠傷寒沙門氏菌(S.typhimurium)及腸炎沙門氏菌(S.enteritidis)引起。

二、傷寒熱(常簡稱為傷寒)及其他腸熱病二傷寒熱及腸熱病是沙門氏菌所引起疾病中最嚴重者,而傷寒熱是腸熱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由傷寒桿菌(S.typhi)感染所引起;其他腸熱病(即副傷寒)則由副傷寒桿菌(S.paratyphi)所引起,病情較輕。此類病原菌感染腸道後,會侵入血流(敗血症)散佈,潛伏期約7-12 天,症狀先是便秘、發高燒,接著腹痛、譫語、肝脾腫大、帶血性腹瀉等,有的腹部會出現薔薇疹。多數病情到第三週會開始緩解,少數(2-10%)可能併發腸出血、腸穿孔或腹膜炎,導致死亡。約有 3%的患者會變成慢性帶菌者,病菌持續存在膽囊內,隨膽汁進入腸道而隨糞便排出,成為此病的傳染源。

三、敗血症(septicemia):敗血症主要由都柏林沙門氏菌(S.doblin)、鼠傷寒沙門氏菌及豬霍亂沙門氏菌等所引起,出現高弛張熱(即體溫上升且高低波動),由鼠傷寒沙門氏菌引起者有腹瀉症狀,而由都柏林及豬霍亂沙門氏菌引起者大多無胃腸症狀,細菌經血行散佈,在許多器官產生化膿性病灶。

沙門氏菌之分佈
沙門氏菌一般分佈極廣且多樣,遍及自然界。在冰、雪、土壤、昆蟲、水體、水產品、野生動物、家禽、家畜、食物、健康人中及其他處所,均可找到該菌。特別是動物中,不僅沙門氏菌的帶染面廣且帶菌率高。尤其是急宰病豬的沙門氏菌檢出率可高達 65%(10-12)。有些分佈則有限,如引起傷寒及腸熱病之沙門氏菌只存在於人體,蓋里奈拉姆沙門氏菌(S.gallinaum-pullorum)只分佈於鳥類。

據調查動物臟器及其他部位沙門氏菌的檢出率:肝臟為 85%,脾臟為83%,腎臟為 75%,淋巴為 73%,肺臟為 72%,肌肉為 69%,骨髓為 18%;家禽蛋類沙門氏菌的檢出率為 3-0.5%,如蛋雞帶菌,則其所生之雞蛋帶菌率則高達 100%。實驗證明,沙門氏菌可經蒼蠅卵、蛆、蛹等階段再轉遞給蠅體,存活於蒼蠅終生。

沙門氏菌之生活力
沙門氏菌的生活力較強,在 20-37℃條件下繁殖甚快;對外界環境有一定抵抗力,在冰凍土壤中可以過冬;在水、牛奶、肉類製品中可存活數週至數月;在人的糞便中可存活l-2 個月;在冰雪中可維持 3-4 個月。據實驗,在18-20℃的條件下,鹽份為 12-18%時,沙門氏菌可存活 30 多天;在食類濃度為 12-19%的鹹肉中可存活 75 天;在雞、鴨蛋及蛋粉中也可存活很久。

沙門氏菌對熱之抵抗力

沙門氏菌對熱的抵抗力也很強,在 70℃時,須經 5 分鐘:60℃時,須經15-30 分鐘;55℃時,須經 60 分鐘才能殺死。

沙門氏菌食品中毒之發病機制

一般認為沙門氏菌食品中毒的發病機制是由大量的活菌及其釋放的內毒素所致。
首先沙門氏菌污染食品並在其中大量繁殖,繼而以活菌狀態隨食品被攝入體內,在小腸和結腸以及回盲部急劇增殖,並附著在腸粕膜上皮細胞及侵入黏膜下組織,致使腸黏膜發生炎症;然後活菌再經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引起一時性菌血症的全身感染(即感染過程)。

沙門氏菌食品中毒之潛伏期
沙門氏菌食品中毒之潛伏期短者 2-8 小時,長者 48-72 小時,也有長達106-120 小時的病例,但大多數於 12-24 小時內發病。

沙門氏菌食品中毒之症狀
沙門氏菌食品中毒症狀的輕重,通常取決於攝入活菌量的多少和身體健康狀況。菌量大、體質弱,病情就重,病程也長;菌量少、體質強,病情和病程輕而短。
其臨床表現的特點是:既有中毒症狀,又有感染特徵;病人除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外,還有高熱和早期的菌血症。
一般情況下,患者 3-5 天多可恢復,症狀輕的 1-2 天即可痊癒,重者三週左右也可康復。一般預後良好,但老人、兒童、嬰兒或病弱者,如不及時急救治療或治療不當,也會導致死亡。通常致死率為 1%左右。

沙門氏菌食品中毒之治療

非傷寒型沙門氏菌感染導致的胃腸炎若無併發症,不需給予抗生素治療,給藥(抗生素)不但不能縮短病程、反會延長沙門氏菌排泄持續的時間。但是感染到偏向於導致敗血症之沙門氏菌,如豬霍亂沙門氏菌及都柏林沙門氏菌,則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若遇下列高危險群患者則需小心使用抗生素:(1)出生不足三個月之嬰兒,(2)罹患惡性腫瘤者,(3)紅血球病變,(4)其他免疫功能不全疾病,(5)接受免疫抑制性藥物治療,(6)有嚴重結腸炎之病患。

若於沙門氏菌感染前已患有慢性胃腸疾病而導致侵襲性疾病,若對一般藥物感受性高的菌株,可投予安比西林(ampicillin)、安莫西西林(amoxicillin)、或三甲氧基苯略睫 -- 磺胺甲挫 (S-T 合劑,商品名為 bektar,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若於常對上述藥品產生抗藥性,可使用新一代之頭抱子菌素、如Ceftriaxone、cefotaxime等;或fluoroquinolones,例如ciprofloxacin(不用於十八歲以下之青、少年及兒童)。

沙門氏菌食品中毒之預防

1.保持食品清潔。
2.生食熟食要分開。
3.食物要完全煮熟(尤其是雞蛋與家禽肉類)。
4.食物保存在安全的溫度。
5.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
6.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

何時需要快速就醫?
1、血便
2、有脫水現象
3、慢性腹瀉超過兩週
4、持續性高燒超過兩天
5、嬰幼兒哭無眼淚,嘴唇乾燥,手汗減少,八小時都沒有尿尿

(有其中一項就要就醫)

0 評論

April 27th, 2018

4/27/2018

0 評論

 
為什麼這幾個星期體重都沒有下降?

我已經吃很少了,體重卻還是沒變?!

通常這些人都是遇到了所謂的「減重停滯期」。而「減重停滯期」 就是在積極減重過程中,發現直線下降的體重或體脂肪突然停止不動,並持續一段時間,且不管如何節制飲食或運動、吃藥都沒什麼效果的情況。

因個人體質不同而異,排除因慢性疾病長期用藥控制者之外,有一半以上的人根本不努力減肥,既不運動也不學習飲食控制,或者是服用減重藥物吃吃停停、無按時服用,這些人比較容易遇到減重停滯期。至於一般人多半是開始減重3-4周後,或者是體重減少3~5%後就會遇到減重停滯期。

至於減重停滯期會持續多久?

因體質不同而異,少則2-3星期,多則達到2-3個月以上,因此很多人在此時期因體重長時間沒有減少,便喪失信心而放棄了,真的很可惜!

為何會有減重停滯期?

「減重停滯期」其實是人體反應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身體長期處在一個肥胖狀態,藉由飲食控制、運動增加代謝,甚至有的人會加上藥物的輔助,使得身體變成代謝率旺盛、交感神經興奮,進而幫助體重下降。而減重停滯期的產生,有一說法是因為身體必須預防避免因新陳代謝在短時間加快時,反而將肌肉、血管、結締組織等含有蛋白質之正常組織燃燒分解,影響健康,所以啟動保護回饋機制,使細胞的新陳代謝速率變得緩慢。

此外,另一個說法是,當熱量攝取減少一段時間後,身體為了維持一定的基礎代謝率,會產生適應現象,將所攝取的食物熱量盡量吸收,以作最有效的利用,這就是為什麼體重不再下降的原因。

如何克服停滯期?

1、正常均衡飲食 
有的人認為只吃蔬菜水果、不要吃澱粉和肉類就可以瘦,這實在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只吃蔬菜或水果,長期偏食結果僅會造成營養不均衡、身體不健康,少了澱粉提供身體活動所需熱量,身體容易動用體內的蛋白質燃燒,讓減重後的體態不漂亮,也會因為身體沒有足夠的蛋白質分解脂肪,反而讓減肥效果停滯。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恢復均衡的六大類正常飲食,並且注意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為主,並以七分飽為原則,才能維持健康的身體狀況。

2、加上運動
僅是節食不運動,容易造成減掉的只是水分和肌肉而已,脂肪還是照樣留在身體上,其結果只會越來越難減,體態也不好看,而且恢復正常飲食後復胖機率不小!所以最好的減肥方式是搭配運動計畫,效果才會持久又有效。
0 評論

一次簡單搞懂維他命D

4/24/2018

0 評論

 
圖片
一般人購買的比例第一名是B群,第二名是維他命C,第三名是綜合維他命,在路上問問不是相關科系的人,連這個維他命都不太清楚,但維他命D其實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維他命D1是一群脂溶性的維生素統稱,目前已知的有D2到D7,為人熟知的有D2和D3,維他命的結構類似膽固醇,也就是說而人體製造維生素D的原料是膽固醇,維他命D在人體內量少,卻是少數除了靠攝取食物外,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維他命,可經由陽光中的UVB  ((紫外線可分為UVA和UVB,UVB會因為玻璃隔絕))照射皮膚而產生。

一般食物中,蕈類(香菇)及酵母所含的為維生素 D2,又稱為麥角鈣醇(ergocalciferol),如果經過陽光照射也會產生維他命D3,和皮膚照射太陽所產生的維生素D相同。

維他命D經肝臟中的25-羥化脢(25- hydroxylase)產生25-羥膽鈣醇(25-hydroxycholecalciferol)通過血液運送到全身,這是血中濃度最高的形式。
最後依需要由腎臟的1α-羥化脢轉化為(1,25-dihydroxycholecalciferol),也稱作鈣三醇(Calcitriol),也是身體真正能夠吸收及使用的一種分子。
補充鈣質需要添加VitD,而身體中血鈣濃度的調控是由鈣三醇(1,25-Dihydroxycholecalciferol)、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及降血鈣素(calcitonin)三者共同作用完成。當血中鈣離子濃度下降時,副甲狀腺會分泌副甲狀腺素,讓血鈣上升。而血鈣上升時,由甲狀腺的細胞製造降血鈣素。

大家都知道陽光能夠幫助身體合成維他命D,但為何根據衛生署所做調查,國人攝取維他命D不足,居然高達9成以上,6成以上的人維他命D缺乏,學齡兒童以及青少年也是超過一半以上維他命D缺乏。歸納原因是日照不足,不愛運動或者使用太多防曬用品,所以想要光靠自然陽光合成維他命D,有點難度。

其實可以去驗看看體內維他命D的量,抽血檢驗的是非活性維他命D。

圖片

​哪些藥品會影響維他命D?
​
降膽固醇藥:Cholestyramine (貴舒醇散)。
減肥藥:Orlistat (羅氏鮮)會減少油脂與脂溶性維他命的吸收。
類固醇:減少鈣質吸收,減少維他命D代謝,易導致骨質疏鬆。
抗癲癇藥:Phenobarbital 與 phenytoin 都會降低維他命D在肝臟的代謝。

缺少VitD會有什麼壞處?

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與許多疾病相關,預防骨質疏鬆:光補鈣沒有維他命D,也很難吸收鈣質。
也可預防大腸癌、前列腺癌、乳癌,目前研究指出可能與上皮細胞為維他命D的受體有關。
至於糖尿病、高血壓、多發性硬化症等,尚需要大型研究才能確定是否有幫助。

哪些人更需補充維他命D?
請看影片內容喔!
0 評論

你以為你打過麻疹疫苗就終身免疫嗎?

4/22/2018

0 評論

 
如果你還以為只有小孩才會得麻疹,那就錯了!從最近罹病個案多是成人來看,說明麻疹不再只是兒童專屬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內外狀況,顯示麻疹感染與麻疹疫苗並不一定能夠引起終生免疫。

1、 幼兒1歲以前未施打疫苗是沒有抗體的,也是歷年麻疹確診病例發生率最高的年齡,沒事不要帶出國

2:、現在37歲以上的基本上不需擔心,特別是47歲以上的大叔大媽們,小時候都出過麻疹,自然感染的陽性率都維持在95%以上,再得麻疹沒你的份,不用去湊熱鬧打疫苗

3:、36歲以下的,你們是疫苗世代,疫苗誘發的抗體不是一輩子的,最近虎航的病例都是20-30歲的肖年人是有道理的,好好保重阿,年輕人!

(FROM 陳志榮醫師)
圖片
圖片


麻疹為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99%的人都會被感染,幾乎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逃麻疹侵襲。常見症狀有:發燒、出疹、鼻炎、結膜炎、咳嗽,以及發燒3~4天後口腔內出現斑點(柯式斑點),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

台灣其實自從1978年開始就全面施打麻疹疫苗,後來更是進階變成三合一(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疫苗,所以台灣的群體免疫力其實是夠的。不過打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有可能會逐漸消退,一般來說能夠持續15年算很不錯的,所以最近麻疹境外移入之後才會造成小部分的流行,有可能是那些人的抗體已經消失,或是當時沒有打過疫苗。

傳播方式:
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是直接與病人的鼻腔或咽喉分泌物接觸而感染,在出疹的前後四天內是具有傳染力的,更可怕的是,含有麻疹病毒的飛沫在空氣中可以懸浮超過兩小時,所以極易在公眾之間傳播,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感染因此時有所聞。在疫苗施打以前,幾乎99%的人都有感染過麻疹,可見是一個傳染力多麼強的疾病。所以建議在麻疹的檢驗報告尚未出來前或在出疹前後4天內,病患要採隔離措施,以避免傳染給沒有免疫力的人。

潛伏期:以出疹日為計算基準,自感染至出疹約7-18天。

發病症狀:
1、前驅症狀:發高燒、鼻炎、結膜炎、咳嗽和在發燒3-4天後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柯氏斑點(Koplik spots)。
2、紅疹:前驅症狀3-4天柯氏斑點出現後,會繼續發燒,並且再過24-48小時後典型的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慢慢向下移至軀幹第2天和四肢第3天,皮疹在3-4天的時間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皮疹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約5-10%之患者因細菌或病毒重覆感染而產生併發症,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與腦炎。

麻疹主要症狀有四大特徵:

1.持續發高燒、流鼻水、咳嗽。

2.鼻炎、結膜炎。

3.發燒3至4天後,口腔下臼齒的內頰側黏膜上,會出現典型的柯氏斑點。

4.耳後出現典型的斑丘疹,之後再擴散長滿整個臉面,斑丘疹並會由上向下、從頭長到腳


在前驅期的時候其實醫師會很難診斷,因為此時症狀跟很多一般感冒症狀很像,典型的疹子也還沒產生,所以這時患者的接觸史就很重要,如果你有麻疹接觸史一定要跟醫師說,因為現在的醫師幾乎都沒看過麻疹了。


預防方法:
1. 常規疫苗接種:出生滿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混合疫苗」。
2. 衛生教育:宣導按時接種疫苗之重要性。
3. 若有麻疹疫情發生,由專業衛生及醫療人員評估後,針對接觸者提供施打疫苗,或「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muscular immunoglobulin,IMIG)」之相關建議。
4. 若需前往麻疹流行地區者:
(1)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前往。
(2)1-6歲之學齡前幼兒,未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接種者:應於接種MMR疫苗兩週後再前往。
(3)年齡介於18至30歲之大專院校教職員生、軍人、醫事機構及教托育 機構人員:強烈建議接種MMR疫苗兩週後再前往。
5. 接種MMR疫苗前須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健康評估,以下狀況不能接種MMR疫苗,包含:

a、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

b、孕婦。

c、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 (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 。

如果懷疑自己被傳染了不要緊張,在72小時內趕快到醫院去打一劑麻疹疫苗是正確的選擇!
所以,最近的新聞雖然好像很可怕,不過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於麻疹及疫苗還有暴露接觸後的預防應該有相當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如果懷疑自己有感染一定要趕快去看醫師並告知相關的接觸史!此外,也可以抽血看看自己的抗體是不是還在!另外,接觸後72小時內趕快去醫院打疫苗!

台灣民眾常往來的東南亞、中國大陸甚至歐洲,都有麻疹疫情,建議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前往;1至6歲學齡前幼兒,未完成MMR疫苗接種者應於接種MMR疫苗2週後再前往;年齡介於18至30歲的大專院校教職員生、軍人、醫事機構及教托育機構人員,強烈建議接種MMR疫苗2週後再前往。(一般建議疫苗施打2週後,產生的保護力最為周全。有出國計畫的民眾,最好還是提早準備,儘早補接種麻疹疫苗。)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麻疹,https://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did=643&treeid=D3F5DF5A9DA8C3E2&nowtreeid=D3F5DF5A9DA8C3E2
2. Uptodate: Measles
0 評論

吃沛麗婷減的是體脂嗎?常見問題集 Q & A

4/17/2018

6 評論

 
Q1:吃沛麗婷減的是體脂嗎?

A1:減脂肪的量比減瘦肉高很多。根據 BLOSSOM 研究,Belviq 會使除脂體重 (Lean Body Mass) 及體脂肪下降,主要減少的是脂肪。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18: 945–948, 2016)
圖片
​Q2:吃沛麗婷減的是哪個部位的脂肪?

A2:主要是降低軀幹脂肪,也就是說對中廣型肥胖減重效果較佳。在研究中,脂肪降低主要是以軀幹 (trunk region),而非四肢的脂肪,換句話說,對於中樞型肥胖 (central adiposity) 的減重效果較佳。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18: 945–948, 2016)
圖片
​Q3:輕中度肥胖 VS.重度肥胖的效果?

A3:輕中度肥胖的減重效果最好!根據臨床研究 BLOOM、BLOSSOM、BLOOM-DM 的結果,不論是輕中度或是重度肥胖 (BMI > 35),相較於安慰劑,都會有減重效果,具統計學上的差異。

Q4:BMI < 27 是否可吃沛麗婷?

A4:經過評估後,也可考慮使用。

Q5:吃沛麗婷會影響基礎代謝嗎?

A5:基本上不影響基礎代謝率,當然不會增加基礎代謝率。但在長期熱量負平衡的話,基礎代謝率可能會連帶受影響而改變。

Q6:哺乳中是否可吃沛麗婷?

A6:哺乳中不建議服用沛麗婷。目前雖不清楚沛麗婷會不會分泌到乳汁中,但考量到對於胎兒發育的潛在風險,不建議服用沛麗婷。

Q7:服用沛麗婷,卻發現懷孕?

A7:立即停藥,懷孕婦女禁用!目前沒有明確證據指出,沛麗婷會導致畸胎,但懷孕中體重降低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傷害。

Q8:如有懷孕計劃,怎麼辦?

A8:停藥三天後,即可準備懷孕!沛麗婷半衰期 10 個小時,大約等待 5 個半衰期 ( 50 小時,約 3 天後)。

Q9:沛麗婷會影響月經週期嗎?

A9:基本上不會影響月經週期,於月經期間一樣照常服用。除非減重過度,導致體重過輕、體脂肪過低,就會影響月經週期。

Q10:藥物副作用,會漸漸獲得改善?

A10:通常副作用(頭暈或頭痛等)會在 1~2 週就會改善。如果副作用持續,建議停藥,並馬上尋求醫療人員諮詢。

Q11:能早晚各吃一次 ,改成一次吃兩粒?

A11:不建議。請早晚各吃一次一粒。

Q12:吃沛麗婷多久後,減重效果會減緩?

A12:持續服用的第 2 年藥效減緩。所有減重藥,都會在持續服用的第 2 年藥效減緩。因此,在減重的第 2 年更應該要加強飲食跟運動,來維持體重。

Q13:能跟降血壓、血脂藥一起吃?

A13:不建議一起服用。沛麗婷會抑制 CYP2D6 之代謝反應。當其他藥物在體內,也是經由 CYP 2D6 進行代謝,會產生交互作用。

Q14:沛麗婷可與糖尿病藥一起服用?

A14:不一定可以跟沛麗婷一起吃。
在BLOOM-DM 研究中將 Metformine 或 Sulfonylurea 兩種血糖藥,跟沛麗婷合併使用,此類藥品較無問題。

但是,

1. 沛麗婷 + GLP-1 agonist < exenatide (Byetta®,降爾糖;Bydureon®,穩爾糖)與liraglutide (Victoza®,胰妥善)>

:兩種藥物都會抑制食慾,降血糖跟減重效果值得期待 ; 但副作用(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腸胃不適)可能會很嚴重!

2. 沛麗婷  + SGLT2 inhibitor < Empagliflozin(Jardiance),Dapagliflozin(Forxiga)和Canagliflozin(美國上市,台灣未上市) >

:兩種藥物的機轉雖然不同,但Lorcaserin 降低食慾,可能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取減少;若合併使用 SGLT2 inhibitor,會提高發生正常血糖值糖尿病酮酸中毒症(euglycemic diabetic ketoacidosis) 的機會!

Q15:沛麗婷能改善糖化血色素?

A15:可降低糖化血色素及空腹血糖。

Q16:糖尿病患者吃沛麗婷後, 要調整測血糖值的時間及頻率?

A16:可以遵照原本的血糖監測頻率。

Q17:糖尿病患者吃沛麗婷後, 需要調整血糖藥?

A17:需與醫師討論血糖用藥。勿自行調整血糖用藥。

Q18:腎功能不好,能吃沛麗婷?

A18:腎功能差 (CrCl <30 min="" ml="" u="">

Q19:肝功能不好,能吃沛麗婷?

A18:輕度或中度肝功能損傷可吃。重度肝功能損傷者,不建議吃。

註:輕度肝功能損傷 (Child-Pugh score 5~6);中度肝功能損傷 (Child-Pugh score 7~9)。

Q19:年紀超過65歲是否可服用?

A19:可在醫療人員指示下服用。需排除相關疾病 (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並評估肝腎功能。

Q20:年紀小於18歲是否可服用?

A20:不建議服用。建議先從飲食跟運動著手。

Q21:沛麗婷會造成心血管問題嗎?

A21:目前沒有心血管不良反應的報導。美國仍持續進行心血管風險相關研究 (CVOT)。


有新問題將持續新增,請持續關注。
6 評論

夏天快到囉!!大家一起來自重訓練!!

4/15/2018

0 評論

 
圖片
0 評論

清明連假出遊或掃墓,當心!恙蟲危機來襲!死亡率高達六成,別大意!

4/8/2018

0 評論

 
圖片
恙蟲病的兩大問題:
第一是初期症狀常和感冒等常見疾病搞混,因而容易延誤就醫時機;
第二是因為弄錯病因而給予錯誤的治療。恙蟲病如果未妥適診治,死亡率可高達60%,但若獲得正確治療,死亡率即大幅降低到5%以下。

​如果在接下來這幾天連日發燒,伴隨著頭痛,卻又沒有明顯的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水,就可能要高度懷疑是恙蟲病,就診時可主動說明接觸史和旅遊史,讓醫師參考。
圖片
以下簡單介紹恙蟲病

恙蟲病是由立克次體所引起的疾病,臺灣全年皆有病例發生,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
恙蟲病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呈現三角形的區域,從日本北部至澳大利亞北部以及巴基斯坦等地所構成,稱為「tsutsugamushi triangle」,甚至喜馬拉雅山脈也有恙蟲病的報告。

​傳播方式:
恙蟲病並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是經由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人類時,立克次體透過叮咬部位的傷口進入人體而感染。恙蟎的動物宿主以鼠類為主,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於其四個發育階段(卵期、幼蟲期、若蟲期、成蟲期)均會保有立克次體,成為永久性感染。
​潛伏期:
恙蟲病的潛伏期約為6至21天,通常為9至12天。
​發病症狀:
猝發且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eschar)、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在沒有經過適當治療的病患中,死亡率可高達60%。
​預防方法:
(一)避免被恙蟎附著叮咬:

1.避免暴露於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若至郊區、戶外活動或工作必須接觸草叢環境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含DEET之蚊蟲忌避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

(含DEET的防蚊液可以參考http://www.xn--pssy5e81dz8h678b.com/263682603237291342773603935338/7306674

2.離開草叢環境後應儘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避免恙蟎的附著和叮咬,以降低感染風險。

(二)消滅恙蟎:
在特殊地區(如:營地周圍的地面、植物、礦坑建築物)和恙蟲病地方性流行的地區可使用有效的環境衛生用藥(百滅寧、第滅寧、賽滅寧、撲滅松等)。

(三)剷除雜草以消除恙蟎孳生地,尤其在住宅附近、道路兩旁以及田埂等草叢區域:

1.剷除的雜草及垃圾應焚燒或掩埋。

2.除草時需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3.如情況容許,可用焚燒法減低恙蟎密度。

(四)進行滅鼠工作,避免鼠類孳生:

※ 居家防鼠三不政策

1.  不讓鼠來-封住屋子周圍之鼠洞及空隙,以防止老鼠進入屋內。

2.  不讓鼠吃-食物收藏於適當的封閉容器內,以免引來老鼠覓食。

3.  不讓鼠住-居家環境保持清潔,勿堆積雜物,以免提供老鼠躲藏與築巢的處所。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出疹、淋巴結腫大或焦痂等疑似恙蟲病的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暴露史。
0 評論

用擦的「葡萄糖胺」真的有用有效嗎?

4/5/2018

0 評論

 
直接先講結論

依照目前的技術來看外用葡萄糖胺是完全不能潤滑關節的。
最近接近母親節,又開始很多人被廣告影響,打著"孝親最佳首選"的台詞,在賣用擦的「葡萄糖胺」。
其主要成分為「綠唇貽貝萃取物(GAG-天然萃取原型態之葡萄胺聚糖)」、「瑞士寒帶松針精油」、「尤加利葉精油」、「柑橘精油」、「迷迭香精油」、「檸檬精油」、「薄荷」及乳化劑。到底是真的靠葡萄糖胺在緩解關節還是靠其他成分來舒緩關節不適?

如果只是靠靠其他成分來舒緩關節不適,大家買個薄荷精油或是綠油精來擦就好,或是買個痠痛藥膏擦都比較有用。

外用「葡萄糖胺」擦劑,是否能發擇作用,主要決定於『GAG』是否能穿越皮膚,甚至到達關節?  

GAG全名Glycosaminoglycans(葡萄胺聚糖),是一種構結大的線性多糖體,主要含兩種重複二糖單元:N-乙醯基葡萄糖胺/半乳糖胺(N-acetylglucosamine or N-acetylgalactosamine)+糖醛酸(Urnoic acid)。而存在於關節中當作緩衝液者,就是「軟骨素Chondrotin」與「玻尿酸Hyaluronic acid」,由其結構來看這兩種成分「極性高」(highly polar),成水溶特性,且軟骨素帶有硫酸基團,更為極性。

再來看物質穿透皮膚的方式,可大約分成三種:
(1)直接穿透角質層的蛋白質-脂質基層(Transcellular),此穿透路徑所佔皮膚面積最大、擴散路徑最路,但不容許大分子或極性分子穿透。
(2)從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組織,經過這些組織會直接穿過皮膚的障礙深入皮下組織。
(3)經由細胞間隙穿透(Intercelluar),脂質雙層環繞角質層細胞形成一個連續相,對於小的極性分子離子而言也是穿透的路徑。

但不管經由哪種路徑,若分量子大於一千道爾吞(Dalton)或顆粒大於10微米(μm)的物質也不易被皮膚吸收,分子小於1微米的粒子,經皮膚吸收的效果最佳。

由於GAG為高極性且水溶性,且關節毛囊較少(膝蓋關節處,相對較少毛髮),所以理論上較為可行的皮膚穿透途徑是(3)經由細胞間隙的穿透(Intercelluar),而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因子就是「GAG」的分子大小。但GAG分子量大,就連目前小分子玻尿酸分子量仍在幾千道爾吞以上,遠大於穿透皮膚的標準。再者就算穿透皮膚,必GAG必須要到達關節腔內,才能發揮潤滑的效果,所以
結論就是

依照目前的技術來看外用葡萄糖胺是完全不能潤滑關節的。

仔細看這些外用葡萄糖胺的產品全成分,會發現主打「葡萄糖胺」的乳膏,其實都「不只有」葡萄糖胺一種成分,反而還加了許多已經被認為能舒緩疼痛的物質,像是薄荷、樟腦、辣椒素等等。所以問題就在,到底是什麼東西在發揮作用,沒辦法確定。

如果不告訴你,哪一隻腳塗,「葡萄糖胺」擦劑,哪一隻腳塗「綠油精」(雖然綠油精含水楊酸)或是薄荷精油,看看到底是「葡萄糖胺」擦劑的作用,還是外加「其他添加物」的作用呢??

有人又會問廣告都說是"小分子"親油性葡萄糖胺 (NAG) 會比較好吸收?

常看到廠商強調「獨家技術小分子 NAG 」、「皮膚好吸收」。把葡萄糖胺做成 NAG 的形式,的確比較好從皮膚吸收,但是 NAG 吸收後去了哪裡呢?目前有關實驗報告出來,認為這個和減少皮膚色素沉澱可能有關,但對於減緩疼痛方面則沒有相關研究。所以如果主打著 NAG 比較「有效」的產品,基本上還是要對它存疑。

因此,如果要買,請把錢花在對的地方。
0 評論

糖尿病就該吃葡勝鈉或是完膳糖尿病配方嗎?

4/1/2018

0 評論

 
在藥局很常被問到

「長輩糖尿病是不是就該買葡勝鈉或是完膳糖尿病配方給長輩喝?」

很多人看到長輩因為糖尿病,而不敢吃東西,就想買給長輩喝,或是長輩抱怨說吃甚麼都血糖高,就會到藥局買葡勝鈉或是完膳糖尿病配方。

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應該是要去認識該怎麼吃才會吃得健康,要懂得食物的質與量的控制,而不是直接買葡勝鈉或是完膳糖尿病配方來喝。

亞培安素或是葡勝納這類的食物都屬於管灌用或是無法進食用,它是一種代餐類的食物。一罐熱量250卡接近一碗飯(280卡)熱量。這類食物是針對使用管灌,或因為其他疾病造成食慾下降,吃不了太多食物的替代食物。安素類的管灌食品,升糖指數比較高,糖尿病患者吃了之後容易造成飯後高血糖狀況。因此葡勝納這種食物就是針對糖尿病患者中,需要管灌或是吃不下等特殊狀況設計的食物。

很多糖尿病患者未經專業人員評估,直接在飯後額外食用葡勝納,往往是在原先的營養之上額外增加熱量,就像平常一餐已經吃了一碗飯,結果又多吃一碗飯量的葡勝納,造成血糖太高的狀況。

很多代言這一類產品藝人,往往在電視廣告上刻意誤導成是一般糖尿病患者皆可食用,吃了可以治療糖尿病的錯誤印象。很多民眾被誤導後,為了展現孝心,買一整箱給患有糖尿病的爸媽喝,導致這些患者飯後血糖惡化。

糖尿病患應根據一天所需的熱量和醣類做調整。若因感冒而食欲不振,或因吃藥或打胰島素卻沒進食,可能有低血糖風險,這類特殊營養品就能發揮作用、取代正餐。此外,如果插鼻胃管的糖尿病患,也可選擇補充。

病人與其喝液狀營養品,不如改挑粉狀、類似奶粉的產品,可簡單調整要吃的分量,並建議搭配燕麥片吃,藉此攝取纖維質。他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這類產品時,一定要向專業人員諮詢。

對於日前醫師質疑葡勝納的廣告會有誤導之虞,美商亞培台灣分公司不願直接回應,表示一切授權該公司委託的利眾公關發言。利眾公關指出,該產品廣告中有說明使用方式和時機,在包裝上也清楚標示「糖尿病患者請遵照醫護人員或營養師指示使用 」等文字敘述,已盡清楚告知消費者的義務。也就是這些人爽爽賺大筆鈔票,造成病患血糖升高,後果是由患者和醫療體系來承擔!
0 評論
    依主管機關相關規定,專業醫藥資訊僅提供醫藥專業人員參考(請申請核可通過後,即可閱讀專業人員區)。
    恕不對外開放非專業人士使用。

    每月文章

    一月 2023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八月 2022
    六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六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十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類別

    全部

    RSS 訂閱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全年無休)  早上九點至晚上十一點四十分  (09:00~23:4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饒河街204號

聯絡我們

02-2767-3402
圖片
  • LINE藥物諮詢
  • FB藥物諮詢
  • 最新醫藥資訊(民眾區)
  • 最新醫藥資訊(專業人員區)
  • 追蹤Instagram
  • 聯絡我們